2007年12月13日
清理.青里

經過篩選之後,很多廢物必須加以清理。自校旁邊有一個小型的垃圾站,只是,為免清潔工友搬運吃力,大件的東西我們都要自己勞手,送到村口的垃圾收集處。由於自校位處山上,從學校後門徒步走到村口,需時約十來分鐘。只是那是一條彎曲陡斜的陝小村路,加上我們推著的是滿載大件雜物的手推車,下坡的路,實在難走。(有幾趟還差點發生「交通意外」!)走到目的地,剛好有幾位清潔工友在工作,他們見我們幾隊人馬上山下山的,便問我們還有多少廢物需要處理,好讓他們有個打算。其中一位工友還詫異地說:「肥仔不是天天都在搬嗎?還有這麼多?」(他口中的「肥仔」就是圖中的大個子:綠林中人,自校的建校成員之一。)我聽著工友的發問,心裏對「肥仔」不勝佩服。我們只來工作一天,已在心裏喊難,他卻是每天都這般「走上走落」,那份刻苦的建校精神,可想而知。
孔子說:「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這不就是一個例子嗎?
2007年11月20日
自然.學校

自校的校舍前身是一所鄉村學校,座落在一個小山崗之上。我們緣著指示步上樓梯,頭上傳來滿耳的雀聲——噢,好一大群紅耳鵯在歡迎我們呢。校舍有前後兩個操場,前者景致開闊,後者樹影婆娑,還飄散著幽幽玉蘭的香氣,確實是學習的好地方。
樸素親切的校長一葉跟大家交代今天的勞動意義(享受勞動、從中嘗試跟外界重新建立關係、勞逸相間)和程序以後,我們便分頭工作。由於自校剛成立不久,很多舊校遺下的東西還未清理,校園的好些設置似乎也尚待修整。我們那天所完成的工作並不算多,只幫忙清理了一個教室的雜物。不過,小美的收穫卻很豐富。今天先說到這裏,還待下回分解。
2007年10月24日
2007年10月17日
也談價值
中國人向來價值觸覺敏銳,因為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流傳著價值意涵豐富的文化傳統和語言。(都值得我們好好珍惜和學習)
比如中國人一向重視親情。一年之中,我們很多重要的節日都與此有關:新年、中秋是團圓相聚之日,清明、重陽則是慎終追遠之機。
讓我舉一個更細微的例子。在巴士上用作逃生的緊急出口,英文叫作 “emergency exit”,中文卻稱作「太平門」,當中包含著的不僅是對意外事故的忌諱,還有的是對上下平安的祈願。
以上所舉的價值例子,對我們而言不一定十分顯明,但是我們肯定,曾幾何時,在我們的前輩中,總曾有人作過這樣子的價值思考。要不然我們不會有機會享受這些節日,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用語。
你可曾覺察,原來生活裏充滿價值和價值思考的契機?
比如中國人一向重視親情。一年之中,我們很多重要的節日都與此有關:新年、中秋是團圓相聚之日,清明、重陽則是慎終追遠之機。
讓我舉一個更細微的例子。在巴士上用作逃生的緊急出口,英文叫作 “emergency exit”,中文卻稱作「太平門」,當中包含著的不僅是對意外事故的忌諱,還有的是對上下平安的祈願。
以上所舉的價值例子,對我們而言不一定十分顯明,但是我們肯定,曾幾何時,在我們的前輩中,總曾有人作過這樣子的價值思考。要不然我們不會有機會享受這些節日,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用語。
你可曾覺察,原來生活裏充滿價值和價值思考的契機?
2007年10月2日
竟然悲哀
星期六的好節目當然就是工作啦。(這當然是違心的啦!)
上星期六回校工作,才知道這天原來是中大的本科資訊日,是各學院開放給高中學生參觀的日子。路上滿眼都是拿著紫色中大環保「禮物袋」的小伙子,讓小美想起當初自己初入大學時的日子。不同的是,以前根本沒有甚麼本科資訊日。(還是我傻得完全不知道?)
其實不少大樓外幾天前便掛上了「文學院歡迎你」諸如此類的banner,只是小美後知後覺,不知道這些banner的用處而已。星期六那天,從停車場走到辦公室的一段路,路上望著滿園的banner和各院系的poster,聽著學生們在聲嘶力竭地為自己的學系吶喊助威,走入電梯,再望望電梯按鈕上的小形廣告(指示學系所在樓層)……電梯在二樓開門,牆上大字寫著「地理及資源管理系」……心裏忽然感到有點悲哀。
哀現在的大學為甚麼要像補習社般把自己裝扮得花招展地招攬學生,哀現在無論小、中、大學都時興banner文化和形象裝飾,(也哀因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就連那個「地理及資源管理系」我也看不順眼——心裏咕嘀,地理系為甚麼要變成這樣的以應用掛帥的學科!?不知道將來甚麼時候,心理系或者會變成「心理及人事資源管理學系」,數學系變成「數學及數據管理學系」,連哲學系也會變成「哲學及思維管理學系」!正當教院不斷要求升格為大學的同時,大學是否正在降格成為技術學堂?而所謂「大學」,到底除了是提供方便畢業生工作的「資格」(qualification)的地方,還是甚麼?
上星期六回校工作,才知道這天原來是中大的本科資訊日,是各學院開放給高中學生參觀的日子。路上滿眼都是拿著紫色中大環保「禮物袋」的小伙子,讓小美想起當初自己初入大學時的日子。不同的是,以前根本沒有甚麼本科資訊日。(還是我傻得完全不知道?)
其實不少大樓外幾天前便掛上了「文學院歡迎你」諸如此類的banner,只是小美後知後覺,不知道這些banner的用處而已。星期六那天,從停車場走到辦公室的一段路,路上望著滿園的banner和各院系的poster,聽著學生們在聲嘶力竭地為自己的學系吶喊助威,走入電梯,再望望電梯按鈕上的小形廣告(指示學系所在樓層)……電梯在二樓開門,牆上大字寫著「地理及資源管理系」……心裏忽然感到有點悲哀。
哀現在的大學為甚麼要像補習社般把自己裝扮得花招展地招攬學生,哀現在無論小、中、大學都時興banner文化和形象裝飾,(也哀因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就連那個「地理及資源管理系」我也看不順眼——心裏咕嘀,地理系為甚麼要變成這樣的以應用掛帥的學科!?不知道將來甚麼時候,心理系或者會變成「心理及人事資源管理學系」,數學系變成「數學及數據管理學系」,連哲學系也會變成「哲學及思維管理學系」!正當教院不斷要求升格為大學的同時,大學是否正在降格成為技術學堂?而所謂「大學」,到底除了是提供方便畢業生工作的「資格」(qualification)的地方,還是甚麼?
2007年9月11日
仍未開學

久違了!「或者.美/總要.美」這個園地實在雜草叢生,小美這個小主人卻是無暇整理和栽種新品!好,今天就讓我偷個「閒」來寫點東西吧。
相信大家都已經開學,無論你是教書的、還是讀書的。小美當然也已經開學,只是,小美的心情還是未肯開學…仍然留駐在暑假的美好經歷當中。簡單說,就是心散!不過,工作還是要完成的,課也得好好地準備,就是感到「身不由己」,趕忙地完成這完成那,卻是找不著生活的重心。重心在哪?小美認為,重心並不在於找到一些尚待完成的任務或目標,而是在於能夠順心、自在地過生活。這樣的話,就算生活節奏是多麼的急速,總能夠淡定地應付自如。(就是欠了這份「定」,正在努力學習中)
還是談談我的美好時光吧。大家看↑!這就是 may underwater了。有點傻傻的吧?八月初,小美剛從北海道小休回港,接著便又跟朋友一起到菲律賓的薄荷島潛水去。從未到外地潛水的我,臨行前實在緊張又興奮!四整天的完全海底旅程,除了潛技有所改善以外,還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大小生物。其中最為深刻的莫過於跟這一大群成千上萬的jackfish遇上:

好震撼的場面!
相信大家都已經開學,無論你是教書的、還是讀書的。小美當然也已經開學,只是,小美的心情還是未肯開學…仍然留駐在暑假的美好經歷當中。簡單說,就是心散!不過,工作還是要完成的,課也得好好地準備,就是感到「身不由己」,趕忙地完成這完成那,卻是找不著生活的重心。重心在哪?小美認為,重心並不在於找到一些尚待完成的任務或目標,而是在於能夠順心、自在地過生活。這樣的話,就算生活節奏是多麼的急速,總能夠淡定地應付自如。(就是欠了這份「定」,正在努力學習中)
還是談談我的美好時光吧。大家看↑!這就是 may underwater了。有點傻傻的吧?八月初,小美剛從北海道小休回港,接著便又跟朋友一起到菲律賓的薄荷島潛水去。從未到外地潛水的我,臨行前實在緊張又興奮!四整天的完全海底旅程,除了潛技有所改善以外,還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大小生物。其中最為深刻的莫過於跟這一大群成千上萬的jackfish遇上:

好震撼的場面!
其他的還有:期待已久的海龜(原來牠在水中行動快如閃電)、讓我想起阿三的雞泡魚、有點可怕的鰻魚、奪目的獅子魚、超微型的魷魚、超超微型的珊瑚蝦,和種類和形態都多不勝數、七彩鮮艷的珊瑚魚(包括從未在香港遇上的小丑品種)。

海底世界的吸引,除了可以跟四處游走的魚群一起共舞之外,還可以欣賞到千百種目不暇給的「不會動的動物」:珊瑚。尤其是軟珊瑚在水流中的飄逸的姿態,實在迷人!
你說,徘徊在這樣的美好時光之中,叫人怎會有心情開學!?
(另一個小美在說:要不得!要不得!)
註:有沒有留意最近一個港台節目《海底漫遊》?錯過了可以到下面的網址重溫啊:
htp://gbcode.rthk.org.hk/b5i/www.rthk.org.hk/rthk/tv/seaworldodyssey/
2007年8月6日
松鼠過馬路
小美又見到奇景了!今早就在我把車駛進校園的時候,看見一隻小小的啡色松鼠從路邊右方的樹林「piu」~「piu」~「piu」~的就走過了馬路的另一邊。彷彿很忽忙的樣子…唔,是要趕往跟家人吃早餐嗎?還是…森林世界的紅緣燈正在閃?哈。小美想到的,只是:幸好牠是蠻聰敏的、腳步也輕盈健捷,要不然……真要阿彌陀佛了!
潛入海底世界
小美又做「潛艇」一段日子了。(你知道「潛艇」是甚麼意思嗎?在我當學生的年代,「潛艇」就是那些「不浦頭」的人物,他們不上課,不社交,平常難得在校園見到他們,除非考試!)
實情是,小美小休渡假去。去了哪裏?遲些告訴大家。這次只跟大家分享我早在旅行前已post上來的照片。(出發前都沒時間寫blog。)只是,我得聲明,照片都不是小美拍的啊!(我還未試過在水底拍攝呢。)照片其實都是從香港的一個潛水網找來的,為的是跟大家分享我上一次潛水時的所見所聞!(模擬圖片是也)像下面這隻海綿海星,我見到了三隻!實在太可愛了還有小丑魚也是常見活在海葵裏的可愛魚類。據說香港的小丑魚跟其他地方的性情很不一樣,牠們都不怕人,還會跟著你、甚至鐺你的潛鏡!(我試過!)

實情是,小美小休渡假去。去了哪裏?遲些告訴大家。這次只跟大家分享我早在旅行前已post上來的照片。(出發前都沒時間寫blog。)只是,我得聲明,照片都不是小美拍的啊!(我還未試過在水底拍攝呢。)照片其實都是從香港的一個潛水網找來的,為的是跟大家分享我上一次潛水時的所見所聞!(模擬圖片是也)像下面這隻海綿海星,我見到了三隻!實在太可愛了還有小丑魚也是常見活在海葵裏的可愛魚類。據說香港的小丑魚跟其他地方的性情很不一樣,牠們都不怕人,還會跟著你、甚至鐺你的潛鏡!(我試過!)



還有一件奇事趣事必得跟大家報告的,就是,正當我們在船上小休的時候,遠遠看見岸邊岩石灘上走出了一個人,他揹著背包,穿著跟平常的行山人士沒有甚麼不一樣的衣服。只見他步履輕盈地走到滿佈岩石的海邊,眼見沒路可走了,「噗通」一聲便跳進海裏去!是千真萬確的事呢!他就是這樣,揹著背包,穿著整身的衣服和鞋子,游呀游的,就游了過另一邊的陡峭岩石中間,上了岸,繼續走,還向我們揮手呢!真是好身手!然後他還向我們展示了如輕功一般的走路技法,在彷彿沒路可走的陡峭岩石中間向前走去!再看清楚一點,他唯一的游泳配備,原來只是一個泳鏡!天啊!對於小美而言,這位俠士的「水陸兩棲式」的行山「武藝」實在是讓人歎為觀止。(後來再發現,隨著他來的,還有其他俠士呢,也不知道有沒有英雌在其中。哈)
2007年7月8日
夏.綠
2007年7月5日
微.波爐
昨天小美為一個用了超過十三年的微波爐給丟了而感到失落。
你或會問,只是一個破舊的微波爐吧,丟了有何足惜?
對,也沒甚麼足惜的,如果這個爐不是當年我用有生以來第一份全職工作賺來的錢買來送給爸爸的話。
為甚麼要選擇買微波爐?唔…或是因為年事已高的爸爸曾因沒記性而忘了關爐火,險些闖禍?記憶已模糊,總之,就是希望有個安全又方便的煮食工具,讓他不用動輒開爐火。還記得因為當時爸爸眼已不靈光,看不清楚控制板上的按鈕寫著甚麼字,於是我便買了些貼紙貼在按板上作為記認。結果按板上就貼滿了麵包、飯碗、青菜、雞……等的圖案。(我自己倒是很滿意這個安排的。)爸爸跟媽媽因此很快便學會了使用這個新工具。
可惜,爸爸用不了多久那個微波爐,便走了。那個微波爐卻「服務」了我家超過十三年。每次回家,看到貼滿貼紙的按板,都不其然想起爸爸,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念著他。
破舊的微波爐丟了或者真的不太足惜,可惜的是,那堆貼紙和背後的溫暖回憶,從此便只有留在小美心中了。
註:今天小美便要回家教曉媽媽用那個新買來的微波爐了。到時候按板又會是一堆貼紙的模樣…
你或會問,只是一個破舊的微波爐吧,丟了有何足惜?
對,也沒甚麼足惜的,如果這個爐不是當年我用有生以來第一份全職工作賺來的錢買來送給爸爸的話。
為甚麼要選擇買微波爐?唔…或是因為年事已高的爸爸曾因沒記性而忘了關爐火,險些闖禍?記憶已模糊,總之,就是希望有個安全又方便的煮食工具,讓他不用動輒開爐火。還記得因為當時爸爸眼已不靈光,看不清楚控制板上的按鈕寫著甚麼字,於是我便買了些貼紙貼在按板上作為記認。結果按板上就貼滿了麵包、飯碗、青菜、雞……等的圖案。(我自己倒是很滿意這個安排的。)爸爸跟媽媽因此很快便學會了使用這個新工具。
可惜,爸爸用不了多久那個微波爐,便走了。那個微波爐卻「服務」了我家超過十三年。每次回家,看到貼滿貼紙的按板,都不其然想起爸爸,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念著他。
破舊的微波爐丟了或者真的不太足惜,可惜的是,那堆貼紙和背後的溫暖回憶,從此便只有留在小美心中了。
註:今天小美便要回家教曉媽媽用那個新買來的微波爐了。到時候按板又會是一堆貼紙的模樣…
2007年6月30日
放牛
「叮噹!」
「送掛號信!」
「嗯。」(掛號信?)
結果,接到手上的是兩件愛不惜手、分心非常的東西。(其實都是自己在網上訂了的東西啦,都忘記了。)
結果,接到手上的是兩件愛不惜手、分心非常的東西。(其實都是自己在網上訂了的東西啦,都忘記了。)
第一件,是放牛班的春天的原聲CD。(正在聽著呢,好迷人的聲音。)這是一套拍得很不錯的、故事也很美麗的一齣法國電影。它的法文原來叫作「合唱團」,記載了一個音樂老師跟一群野孩子的故事。裏面也有很多好聽的曲子,有空可找來看看。

第二件,也是一齣電影,不過是一套紀錄片。英文名叫deep blue。小美最近不是迷上了潛水嗎?這套片有很多震撼的海洋畫面。雖然有些會覺得慘不忍睹,卻同時會讓人感覺自然的神妙和人的渺小。這裏有電影的預告片,可以一看:http://www.miramax.com/deepblue/trailers.htm
好了,先說這麼多。小美要乖乖回到「正經事」上去了。嗚。
2007年6月25日
想飛

最近兩位小朋友到中大造訪兼郊遊(見右圖),現在相信已身在台灣。對呀,現代社會就是這樣「流動」啦。 聽聞小二的同學也已經遊學完東洋,回到澳門了吧?不知道會不會把哪一隻迷糊的小飯糰遺留了在日本?(日本人可很喜歡吃飯糰呀,小心!:p)
幼三同學似乎便沒有這樣幸運了,才剛第一次出戰實習完畢,緊接著要考試,現在還要上暑期班呢,辛苦了!可也要記得,這條路是自己選的,就算刻苦一點,也要好好地走下去!不知道你們下年給分派到甚麼學校實習去?告訴小美一聲……那裏可能有我的「線眼」呢。哈。
有沒有發覺這幾天的天空藍得可以?真想借來老鷹的翅膀,從辦公室窗口縱身而出,飛到白雲端去。(才發現窗外站著了幾個人……不要誤會,大廈外牆維修,他們乘吊車從天而降而已。哈。)
2007年6月19日
時間長廊


雖然不是藝術裝置,這條「非一般地」漫長又靜寂、還整齊又一貫地舖滿布條的走廊卻是蠻有美感的。走在上面,彷彿走在時間的長廊之中。
可曾閃過這樣的念頭:「若果生命可以重新再活一次,我寧可從頭開始。」走在尼龍布條上的那一刻,小美的確閃過這樣的念頭。現在回想,那大概是在一課自己頗不滿意的教學之後的晦氣說話罷。
有時候,我們總希冀失敗的經驗不曾出現,自己可以有一個「乾淨」一點的開始。這種想法的問題並不在於其不切實際,而是在於其不能體察失敗的價值。正如在教室(或家庭)中,老師往往沒等孩子把錯字(或錯的答案)寫完,便已經把它擦得一乾二淨,命令孩子重新開始。這種舉動或出自愛顧之心,只是,從教育的觀點看,實是不智之舉。
第一,孩子將不能從後果中學習,並且將因而連帶失去學會為後果承擔責任的機會。
第二,我相信,人生中許多比較重要的事情,都不是試了一次便能掌握得當、得心應手的,愛情如是(不是說一定要換畫才有第二次!)、教學如是(我一直在試)、是非判斷如是(我們都不斷在試)。它們全部都必須在不斷的經歷之中不斷的加以反省和自我完善,才能看得見自己有丁點兒的進步。對於這些事情的學習而言,失敗經驗是十分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在失敗中所體會的痛楚、失落和沮喪,都在告訴我們要好好完成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有多麼重要。當中的體會愈深刻,價值愈顯明,要堅持下去便愈有方向——雖然我們或仍未清楚怎樣才算作最好,但是起碼我們知道自己那些地方未能做好。教學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課前的緊張和課後的惆悵,或許正源於對自己怎樣才算好好地完成教學工作的殷切期望。如果一日我們對教學上的失誤或未見圓善毫不動容的話,或者也就是我們應該離開教學崗位的時候。所以,失敗的經歷對於過去的自己而言或是一次不良的學習紀錄,可是,失落的體味對於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而言,卻很可以是個人成長的「營養補充劑」,若吸收良好,或能幫助自己走出過去的不足也未可知。
當然,有時候我們的感受也會失準,正如我們或者都曾為不值得感傷的人而感傷。只是,(同一道理,)只要我們懂得細細品味和慢慢領會,這些失敗的經歷,將能讓我們的感受力和箇中的理解力逐漸成長。這正是小美學習接納(以至擁抱)自己的不足,繼續勉力前行的理由所在。
2007年6月9日
「戲」言

《代課教師》以內地荒僻鄉村作背景,不算是新的題材,按故事內容而言,跟《鳳凰琴》相距千里,不可同日而語。主線過份簡單,欠缺發展,顯得乏味。尚有吸引力的,倒是那群小孩的鬼臉、那兩條水牛和那湖岸之鄉的景色。
《死亡筆記》以同名漫畫改篇而成,主題頗具爭議性,劇情發展也有點懸疑的成份,可以一看。相比而言,第二集比第一集好看(這似乎是較少見的。通常是續集較難拍得好。),原因是它能夠以多線發展,舖排較為複雜,也因而更能顯出懸疑的效果。第一集只集中交代主角kira由隱形執法者變成獨裁者,過程並不具說服力,看得不太過癮。第二集加入了不同性格的死神,以及第二kira,劇情較為緊湊。其中,演L的男主角比演light/kira的來得自然和討好。
較之前三者,《姨媽》是一套高幾班的佳作。我不是許鞍華的影迷,但這部戲在選角、編劇、以致故事組織和表達三方面都頗為出色。斯琴高娃演活了姨媽的角色;周潤發的演出雖然是有點過了火位,卻是很能滑稽地表現出那種迂腐男人的「格」;就連趙薇的客串,也叫人有點驚喜。(起碼我差點認不出是她。)還有其他的演員…這又叫我聯想到,內地出色的藝人,實在如恒河沙數。(香港的藝人呢?) 整齣戲(除了末段)由荒誕與諷刺所組成的「笑料」貫串而成,笑中有淚,喜中有悲。看了戲以後,讓我對大陸式集體主義多了幾分同情和諒解。只是,每當我想及劇中境況跟現實有多麼接近的時候,心裏的那份悲哀,便總是揮之不去。
2007年6月3日
歇息


時間的確不能用時分秒來計量。
這幾個星期,生活裏充塞了種種截然不同的經驗和省思;自己走過了的日子,彷彿不是由自己雙腳走出來的,或者更像是水流中的海馬,飄任水中,隨著水流給飄送到不同的角落。有時候會為身不由己而苦惱,卻也有時候會為新鮮的經歷而興奮,更多的時候,面對著下一刻的不確定,百感交雜。
於是,小美容讓自己稍稍歇息一下,在這個本該努力工作的星期天下午,獨個兒在辦公室,讓自己的心情在字裏行間沉澱,留待日後慢慢細味和思索。
後記:往往最透不過氣的時候,也就是最記掛對岸的人和事的時候。最近在網上看過《鏗鏘集》關於澳門的報導,越發替澳門的狀況和小朋友們的前路感到惆悵。有空的話,請捎來片言隻語,讓小美知道,大家安好。
2007年5月2日
故事
楔子:
剛開完了一個討厭的會。不願工作。於是上網。
正文:
早幾天要送朋友一本書,走到書店,隨手買了郝明義的《那一百零八天》。(我早知他是大塊文化的老板,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工作狂)那是一個很個人的、關於信仰的故事,我兩個小時便啃完了它。不錯。卻因自己讀完了書還不讀不出作者的姓名而感到不好意思。(「郝」:廣東話讀確、國語hao。)於是上網找他的資料。原來他有一個網站,而上面也載有他的一些著作。
http://www.rexhow.com/RexBooks.html
小美倒不是想推介這位作者,只是想介紹大家看看作者筆下的一位老師的模樣:想請大家讀讀《故事》的內容(可click這裏),小美只讀了兩章,已對那位個子小小的老師肅然起敬,感動得想哭。
剛開完了一個討厭的會。不願工作。於是上網。
正文:
早幾天要送朋友一本書,走到書店,隨手買了郝明義的《那一百零八天》。(我早知他是大塊文化的老板,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工作狂)那是一個很個人的、關於信仰的故事,我兩個小時便啃完了它。不錯。卻因自己讀完了書還不讀不出作者的姓名而感到不好意思。(「郝」:廣東話讀確、國語hao。)於是上網找他的資料。原來他有一個網站,而上面也載有他的一些著作。
http://www.rexhow.com/RexBooks.html
小美倒不是想推介這位作者,只是想介紹大家看看作者筆下的一位老師的模樣:想請大家讀讀《故事》的內容(可click這裏),小美只讀了兩章,已對那位個子小小的老師肅然起敬,感動得想哭。
2007年4月26日
雲門.感情三段論

昨夜跟友伴到文化中心看雲門舞集的表演。 因為是作品選粹,所以看起來有點零碎。不過,卻也因此能夠一次過體會編舞家林懷民由年輕到年長的的一段編舞者的心路歷程。到現在還是那麼欣賞他,除了他對一切一切的感敏和多情以外,更在於他的實驗精神——每件作品雖然都是很林懷民的,卻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姿彩。
離開劇院,獨自坐巴士回家。剛才的舞動、音樂、場景、故事,以至從中流露的感性,仍然震撼。心裏無端聯想到一個或許無聊(卻一定不對確)的三段論:
前提一:想起一個以前自己喜歡的人
前提二:想起一個現在自己喜歡的人
結論:沒有遺憾的人生是談不上完美的。
《紅樓夢之春》是小美所最期待的一個選段。因為自從雲門零六年在上海作最後公演後便告封箱。今次雖然不能足本演出,至少可以窺豹一斑,算是還了個心願。感到意外驚喜的《薪傳》選段,就憑一幅大白絹便把整個波濤洶湧的大海和渡海者的爭扎驚惶活靈活現也展現出來,看得人目瞪口呆。另外,《水月》選段中最後的獨舞部份也看得小美如癡如醉。那位舞者叫黃珮華,應該是雲門中的後起之秀吧。

離開劇院,獨自坐巴士回家。剛才的舞動、音樂、場景、故事,以至從中流露的感性,仍然震撼。心裏無端聯想到一個或許無聊(卻一定不對確)的三段論:
前提一:想起一個以前自己喜歡的人
前提二:想起一個現在自己喜歡的人
結論:沒有遺憾的人生是談不上完美的。
2007年4月15日
2007年4月12日
紅樓夢的季節


2007年3月30日
海旁書法示範
有天小美到海邊散步,看到了這個警告牌。首先想到的,便是把它拍攝下來,讓大家欣賞欣賞。不是嗎?現在滿街滿巷的告示,不是打印的,就是寫得歪歪倒倒的,總之都是「教壞細路」的字體。寫得像上圖那麼端正、恭整的,實在很久沒有見過了。小美曾經細心觀察過筆跡,肯定是寫出來的,不是印上去的。而且,是用油漆寫成的。(要知道油漆比墨水更難寫出好的字體!)各位準老師和已為人師者,我想大家都好應該向這位先生討教一下板書吧?
小美那天就是這樣思前想後的盯著這個警告牌良久,心裏讚嘆不已:現在竟然還有人能夠、並且有耐性做這樣的事情。只是,對於它究竟是要警告些甚麼,卻是到現在也沒心裝載!
2007年3月26日
提早清明
因為清明期間將會外遊,所以周末到山上走了一趟。
通常每年二次的掃墓活動都是一家人的事。今次是小美第二次例外自己提早「探望」爸爸。還清晰記得上一次也是在霧春時分,也是在出發時遇上大雨,也是在到達時雨便停了。(對於小美而言,爸爸一直陪伴上路。)
山上清靜,沿著山坡拾級而下,走到墓園不遠處,只見大閘關上了,便一股勁兒跑了過去——幸好門閂只是帶上罷了。
爸爸安息的地方是一個小小的骨灰龕,雖然有點簡陋破落,但因位處山上,景致極佳,加上又有「睦鄰」相陪(都是基督徒吧?),我想,他還是喜歡這裏的。
心裏總是有太多說話想跟爸爸說,卻是欲說還休。(他都明白。)稍稍清潔了一下,奉上鮮花,便走了。才走回車上,雨又開始微微地洒下來。
通常每年二次的掃墓活動都是一家人的事。今次是小美第二次例外自己提早「探望」爸爸。還清晰記得上一次也是在霧春時分,也是在出發時遇上大雨,也是在到達時雨便停了。(對於小美而言,爸爸一直陪伴上路。)
山上清靜,沿著山坡拾級而下,走到墓園不遠處,只見大閘關上了,便一股勁兒跑了過去——幸好門閂只是帶上罷了。
爸爸安息的地方是一個小小的骨灰龕,雖然有點簡陋破落,但因位處山上,景致極佳,加上又有「睦鄰」相陪(都是基督徒吧?),我想,他還是喜歡這裏的。
心裏總是有太多說話想跟爸爸說,卻是欲說還休。(他都明白。)稍稍清潔了一下,奉上鮮花,便走了。才走回車上,雨又開始微微地洒下來。
2007年3月21日
久違了的……蠔灘(二)
(「蠔灘一」見於:http://mayinhk.blogspot.com/2006/11/blog-post_2402.html)
叫人懷念濠江的蠔灘實在是處好地方,近望水清見底,遠眺山巒翠綠。其實,這裏還有好多小故事值得跟大家分享。
潮汐漲退的原理是在書本讀來的,活在「石屎」岸邊多時的小美卻從來沒有想到它原來可以這樣壯觀。
潮漲是一波一波地湧來的,每遇一波,浪潮便會呼呼地往岸邊衝過來。潮水漲到高位時把九成的沙灘也淹沒。有一次,一群小女孩在海邊弄潮兒,不一會卻發現放在沙灘上的鞋子都給捲進海裏去,趕忙去抓,境況雖然有點危險——她們都是背著媽媽來的耶,卻甚是可愛。
蠔灘一邊是石灘,一邊是沙灘。每天潮退的時候,石灘那邊的灘面足有一個小型球場那麼大。平日沒有遊人的時候,鴿子是常客。到了假日,人群便取代了鴿群。有的人喜歡到石灘那邊撿拾貝殼,更多人喜歡三五成群地在沙灘上邊看海邊談天。晚上也會有人就地取材,用石頭圍個爐,搭個火,便燒起烤來。有一天假日的清早,小美看見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的兒子到來,那小子不由分說便一個大字般趟了在沙灘上,把雙手當作枕頭,閒逸地「歎」起海來。那份「管他天掉下來當被蓋」的神態實在叫人又羨又妒。
蠔灘上不時還會出現一些「豪俠」。如圖三所見的那位赤膊「上陣」的先生。他是蠔灘常客,專門打掃沙灘的一角。
可不要以為他是受薪的,他是義工呢。原來每天清早都會有不少游客來這邊游泳,但是蠔灘因為實在太多蠔殼,並不是理想的下水點。於是這位先生便每天拿著大掃把,到沙灘那邊「執勤」,把蠔殼砂石掃走,把沙灘掃平,好讓游客有個「就腳」的下水點。留心細看,你會發現他所站的那處可是特別平滑的呢。
至於石灘那邊,便常見另一「豪俠」在整理石頭。(看見他的手套嗎?)原來石灘的邊緣本來站著一棵大樹,卻因海浪衝擊而倒下了一半,樹根也露了出來。為了保著這棵樹,一位先生把石灘上大大小小的石頭撿到樹腳下,整齊地堆疊起來,再堆上好些泥沙,以幫助大樹固定樹根。他還給它築了一道石堤,好抵擋波浪的衝擊。
你說,蠔灘是不是個好地方?
潮汐漲退的原理是在書本讀來的,活在「石屎」岸邊多時的小美卻從來沒有想到它原來可以這樣壯觀。
潮漲是一波一波地湧來的,每遇一波,浪潮便會呼呼地往岸邊衝過來。潮水漲到高位時把九成的沙灘也淹沒。有一次,一群小女孩在海邊弄潮兒,不一會卻發現放在沙灘上的鞋子都給捲進海裏去,趕忙去抓,境況雖然有點危險——她們都是背著媽媽來的耶,卻甚是可愛。
蠔灘一邊是石灘,一邊是沙灘。每天潮退的時候,石灘那邊的灘面足有一個小型球場那麼大。平日沒有遊人的時候,鴿子是常客。到了假日,人群便取代了鴿群。有的人喜歡到石灘那邊撿拾貝殼,更多人喜歡三五成群地在沙灘上邊看海邊談天。晚上也會有人就地取材,用石頭圍個爐,搭個火,便燒起烤來。有一天假日的清早,小美看見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的兒子到來,那小子不由分說便一個大字般趟了在沙灘上,把雙手當作枕頭,閒逸地「歎」起海來。那份「管他天掉下來當被蓋」的神態實在叫人又羨又妒。
蠔灘上不時還會出現一些「豪俠」。如圖三所見的那位赤膊「上陣」的先生。他是蠔灘常客,專門打掃沙灘的一角。
你說,蠔灘是不是個好地方?
2007年3月6日
天使送來的美麗詩句
在冷冰冰的辦公室讀著冷冰冰的文字,忽見一段美詩,不得不把它摘錄下來。(很勉強地把它譯成了中文,放在後頭)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From William Blake's Auguries of Innocence
(Read more on William Blake /中文介紹 from Wiki)
從沙子裏看見世界
在野花中窺見天堂
用你的掌心端著無限
以一刻鐘抓緊永恒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From William Blake's Auguries of Innocence
(Read more on William Blake /中文介紹 from Wiki)
從沙子裏看見世界
在野花中窺見天堂
用你的掌心端著無限
以一刻鐘抓緊永恒
2007年3月1日
2007年2月25日
趁墟
早兩天趁新年假期又到西貢走了一圈。(西貢是九龍半島東邊的海岸區域,有說是香港的「後花園」,假日時尤其多人來行山、看海、露營、潛水、打高爾夫……是小美常到的「偷懶」地方之一。)
這天除了到例必「幫襯」的ali-oli買麵包之外,也到旁邊的jasper's吃了個簡便午餐。餐廳通常都播放著輕快的西洋流行音樂。今天它卻被外邊強勁的「山歌」所淹沒了。對,沒有讀錯,是山歌!
一如其他十七區一樣,趁著春節,西貢區也搞了大大小小的各類文娛節目,慶祝新年之餘,想必也是為了吸引遊人吧。這天的「山歌迎春」就是其中之一。節目在平常很多街坊聚腳的大涼亭舉行。沒有舞台設計,也沒有燈飾點綴,平凡得很。不過,這節目倒是讓我對西貢多添了點點的好感。
說實的,那些由毫不專業的公公婆婆所唱的山歌其實並不悅耳(我正在吃午餐呢),歌聲還要透過那半專業的音響器材擴音加量地播出,實在可謂吵耳。那天要不是下著微雨,涼亭裏的聽眾也許減半也不止。不過,正因為我在吃午餐,便可以(也不得不)遙遙地看著一位接一位的耆英上台表演。看著他們靦腆的神情和姿態,聽著他們那把抑揚頓挫、卻不太講究音準和節拍的唱腔,感到他們煞是可愛。(有些人還會在開腔前以鄉下話作一輪介紹,可見他們對表演的認真。)再想及:或許每把聲音都蘊藏著過半世紀的智慧和辛酸,小美便更打從心底裏對他們敬佩有嘉。事實上,要若是小美給邀請獻唱的話,真的會連台階還未上完便轉身而逃!
這場節目的另一可愛之處,在於其「不夠專業」。在現代商業主義掛帥的社會風氣下,試問有幾多公共機關願意、而又有勇氣把這個表演平台拱手讓給平民百姓?大部分的表演平台不是淪為那些樂壇「新手」的採排場地,便成為其他藝人的「市場推廣大會」。真正「與民同樂」的,其實並不多見。(民者,街坊也。)
所以,雖然小美聽著山歌時確實有點「如坐針氈」之感(八成是說笑的!),也仍然頗為欣賞這個迎春節目的舉行。
這天除了到例必「幫襯」的ali-oli買麵包之外,也到旁邊的jasper's吃了個簡便午餐。餐廳通常都播放著輕快的西洋流行音樂。今天它卻被外邊強勁的「山歌」所淹沒了。對,沒有讀錯,是山歌!
一如其他十七區一樣,趁著春節,西貢區也搞了大大小小的各類文娛節目,慶祝新年之餘,想必也是為了吸引遊人吧。這天的「山歌迎春」就是其中之一。節目在平常很多街坊聚腳的大涼亭舉行。沒有舞台設計,也沒有燈飾點綴,平凡得很。不過,這節目倒是讓我對西貢多添了點點的好感。
說實的,那些由毫不專業的公公婆婆所唱的山歌其實並不悅耳(我正在吃午餐呢),歌聲還要透過那半專業的音響器材擴音加量地播出,實在可謂吵耳。那天要不是下著微雨,涼亭裏的聽眾也許減半也不止。不過,正因為我在吃午餐,便可以(也不得不)遙遙地看著一位接一位的耆英上台表演。看著他們靦腆的神情和姿態,聽著他們那把抑揚頓挫、卻不太講究音準和節拍的唱腔,感到他們煞是可愛。(有些人還會在開腔前以鄉下話作一輪介紹,可見他們對表演的認真。)再想及:或許每把聲音都蘊藏著過半世紀的智慧和辛酸,小美便更打從心底裏對他們敬佩有嘉。事實上,要若是小美給邀請獻唱的話,真的會連台階還未上完便轉身而逃!
這場節目的另一可愛之處,在於其「不夠專業」。在現代商業主義掛帥的社會風氣下,試問有幾多公共機關願意、而又有勇氣把這個表演平台拱手讓給平民百姓?大部分的表演平台不是淪為那些樂壇「新手」的採排場地,便成為其他藝人的「市場推廣大會」。真正「與民同樂」的,其實並不多見。(民者,街坊也。)
所以,雖然小美聽著山歌時確實有點「如坐針氈」之感(八成是說笑的!),也仍然頗為欣賞這個迎春節目的舉行。
2007年2月18日
新春大吉花滿枝
新年快樂!
農曆新年可算是小美喜愛的節日之一,因為這既是一家團圓共聚的時候,也是春季重臨的時候。最愛就是看到樹木的那一身新綠,和那些滿有生命力的初枝和花蕾。
昨天是年三十,小美也到花市轉了一圈,湊湊熱鬧去!因為愛花,所以選擇了在旺角專賣花卉盆栽的花園街。甫走出地鐵站,襲來的卻不是花香,而是濃列的臭豆腐味!想必是在某個角落的小販在擺賣吧。說實的,已很久沒有聞過這味道了。有點回到從前的感覺。
天呀,已是子夜時份,卻滿街是人!……突破了往花墟年宵市場的人潮,終於擠進了花園街。滿街的花,實在讓人心情暢快。
小美當然沒有空手而回,看!這就是我的收穫:日本櫻花。讓小天使在櫻花叢中向大家拜個年:祝大家有一個肥嘟嘟的豬年!
2007年2月5日
悶氣
敬告各位,如果真的只是為了糊口的話,千萬不要當教師!
小美今天就是以學生身分,嚐過了這種教師所給的苦頭——原來足以讓人好沮喪。沮喪得讓自己得出以下十分(過於)偏激的結論:這個世界滿地都是媚俗、無知和毫無審美力的人!自己如此不要緊,卻還自吹自擂、大張旗鼓地招攬學生,真正教學時卻又像是半夢半醒,人在心不在,並且毫無方法和方向可言,這不叫虛耗(學生的和自己的)光陰叫甚麼?實在不要得!一個成年學生如我,還可以大聲疾呼,只是,如果一個小朋友落入這種境況便變得孤立無援了!實在愈想愈氣!
不好意思,小美在發勞騷了。只是,拜託,千萬不要做個只教不學的老師!
小美今天就是以學生身分,嚐過了這種教師所給的苦頭——原來足以讓人好沮喪。沮喪得讓自己得出以下十分(過於)偏激的結論:這個世界滿地都是媚俗、無知和毫無審美力的人!自己如此不要緊,卻還自吹自擂、大張旗鼓地招攬學生,真正教學時卻又像是半夢半醒,人在心不在,並且毫無方法和方向可言,這不叫虛耗(學生的和自己的)光陰叫甚麼?實在不要得!一個成年學生如我,還可以大聲疾呼,只是,如果一個小朋友落入這種境況便變得孤立無援了!實在愈想愈氣!
不好意思,小美在發勞騷了。只是,拜託,千萬不要做個只教不學的老師!
2007年1月19日
2007年1月11日
回來了
小美回來了。
其實還未踏入零七年小美已腳踏香江了。只是一下飛機又一頭栽進了工作之中。就在「一日當作兩日用」的心態下,飛快把功課都改完,好讓自己準備心情迎接新學年的來臨。
中大的下學期比澳大早開學。相信大家還在埋首試卷吧。我們便已經開課了。
這幾天的氣溫蠻低的,想澳門更冷吧?加上澳大刮臉的山風……大家沒有凍壞吧。得好好保重呢。 小美倒不覺得太冷,或者是從日本回來的關係吧。那邊氣溫常不過十度,就算陽光充沛,也會頗有寒意。若風大,就更感寒冷。加上濕度很低,近乎三十,皮膚、咀脣和眼睛都不好受。走進屋內,暖洋洋很舒服,卻是比室外更乾(暖氣的關係);有時候一覺睡醒,鼻子乾裂很不好受。這些時候便是最想家的時候了。香港雖然偶有寒冬,也總不會這樣辛苦。
說起辛苦,不禁又想起旅程中所到過的日本村落和農家。
這次到「很鄉下的四國」,是希望多看點綠——是新鮮,乾淨俐落的綠,不像香港街道那些舖上一層灰的綠。(總覺香港人「虐待植物」。)其實每次往樹林或郊野走動,都彷彿「回鄉」似的——回去探望那些久違了的森林朋友。(或者小美本來就是樹的精靈?)
為了要嗅嗅自然的氣息,必得到遠離都市的地方。圖中這所位處山中的溫泉酒店,就是小美其中一個落腳點。
它是名符其實的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下了火車,還得軀車走很長很曲折的一段「咫尺河邊」的山腰小徑才能到達。(單行的闊度卻是雙行的路,還處處立起「落石危險」的告示牌。)真想像不到下雪的時候車子要怎麼走。
這裏名叫祖谷,從它的名字聯想,該是很久很久以前便有村落和人家的山谷吧。從前的人,要在這偏僻的山區生活,已然艱苦,還要捱過寒風刺骨的嚴冬,那份淒清可想而知。我們卻同時可以想像,這裏的人就是因為要面對艱苦生活而來的種種挑戰,或更容易練就一副樂天知命、刻苦耐勞的性格。這實在是像小美這個都市人所望塵莫及的。到山裏來的其中一門「功課」,就是要向他們好好學習——刻苦似乎是力有不逮的了,樂天知命,又有幾人能夠?
其實還未踏入零七年小美已腳踏香江了。只是一下飛機又一頭栽進了工作之中。就在「一日當作兩日用」的心態下,飛快把功課都改完,好讓自己準備心情迎接新學年的來臨。
中大的下學期比澳大早開學。相信大家還在埋首試卷吧。我們便已經開課了。
這幾天的氣溫蠻低的,想澳門更冷吧?加上澳大刮臉的山風……大家沒有凍壞吧。得好好保重呢。 小美倒不覺得太冷,或者是從日本回來的關係吧。那邊氣溫常不過十度,就算陽光充沛,也會頗有寒意。若風大,就更感寒冷。加上濕度很低,近乎三十,皮膚、咀脣和眼睛都不好受。走進屋內,暖洋洋很舒服,卻是比室外更乾(暖氣的關係);有時候一覺睡醒,鼻子乾裂很不好受。這些時候便是最想家的時候了。香港雖然偶有寒冬,也總不會這樣辛苦。
說起辛苦,不禁又想起旅程中所到過的日本村落和農家。
這次到「很鄉下的四國」,是希望多看點綠——是新鮮,乾淨俐落的綠,不像香港街道那些舖上一層灰的綠。(總覺香港人「虐待植物」。)其實每次往樹林或郊野走動,都彷彿「回鄉」似的——回去探望那些久違了的森林朋友。(或者小美本來就是樹的精靈?)
為了要嗅嗅自然的氣息,必得到遠離都市的地方。圖中這所位處山中的溫泉酒店,就是小美其中一個落腳點。
這裏名叫祖谷,從它的名字聯想,該是很久很久以前便有村落和人家的山谷吧。從前的人,要在這偏僻的山區生活,已然艱苦,還要捱過寒風刺骨的嚴冬,那份淒清可想而知。我們卻同時可以想像,這裏的人就是因為要面對艱苦生活而來的種種挑戰,或更容易練就一副樂天知命、刻苦耐勞的性格。這實在是像小美這個都市人所望塵莫及的。到山裏來的其中一門「功課」,就是要向他們好好學習——刻苦似乎是力有不逮的了,樂天知命,又有幾人能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