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7日

眼淚的意義

今早收到出版社同事來電報喜。事緣我們正在籌備當中的一系列澳門德育教材,初小部份已經印行,並送到學校。據同事說,學校的反應比預期好,另外還有一些學校也希望轉用我們的教材。聽罷這消息,小美的第一反應就是:「那就好了,你們大家的辛勞總算得到回報了。」的確,負責輯編的同事一直都很盡心盡力地幫忙,使編寫工作中的很多難題都能夠迎刃而解。我實在佩服他們的投入和盡責——絕對並非只為「做好呢份工」。
駕車上學途中,小美再回味這個好消息的時候,不知怎的,流下淚來。那是「喜極而泣」嗎?不算吧。因為小美雖然感到欣慰,卻未至於「喜極」。事實上這些消息只能算是初期回應,學校真正起用後會不會怨聲載道也當未可知。(或者是我憂患意識太強?)再細細咀嚼,發現原來眼淚所代表的或者應該是「終於鬆一口氣」。幫忙編審這套書,其實只因一個偶然的機會,卻因這偶然的機會,成為了小美所放不下的擔子。從來未做同類工作的我,戰戰兢兢地跟一眾同工上路,過程中遇上不少難題和叫人沮喪的時候。可幸的是,從中自己也漸漸學會了合作的藝術。(這可是一門很難學好的功課。) 直至真的要把稿件付印,小美心裏還是十萬分不踏實, 生怕自己的角色和責任有哪裏做得不夠周全。加上出版的時間實在緊張得過頭,所有工作都是fast forwarding般進行,讓人很不自在。或就是因為心底裏的這份無形壓力,讓自己有好一段時間頗感困頓。也或就是因為這份心情,小美在這一刻最真切的感受,其實並不是喜,而是一份莫明的釋然。彷彿繫在身上的一塊石頭驀地給鬆綁了,感覺輕省了不少……卻同時有另外一份很微弱的惶恐彷彿正在另一角落冒起,到底箇中原因何來,意義何在,還有待細細咀嚼和思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