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Just one person


A song that I truly love.
註:這版本是芝麻街始創人Jim Henson追思會上的獻唱。
Music by Larry Grossman
Lyrics by Hal Hackady

If just one person believes in you,
Deep enough, and strong enough, believes in you...
Hard enough, and long enough,
It stands to reason,
that someone else will think "If he can do it, I can do it."
Making it: two whole people, who believe in you
Deep enough, and strong enough, believe in you.
Hard enough and long enough
There's bound to be some other person who
Believes in making it a threesome,
Making it three.....
People you can say: believe in me.....
And if three whole people,
Why not -- four?
And if four whole people,
Why not--more, and more, and more....
And when all those people,
Believe in you,
Deep enough, and strong enough,
Believe in you...
Hard enough, and long enough
It stands to reason that you yourself will
Start to see what everybody sees in
You...
And maybe even you,
Can believe in you... too!

2012年10月31日

小鳥的教育

今早從Nussbaum的一篇文章*裏讀到泰戈爾的一個小故事,或許對我們從事教育的人頗有警醒的作用:
從前有一個國王,養了一隻他非常喜愛的小鸚鵡。國王相信愚昧是件壞事情,所以他很希望讓小鸚鵡獲得最好的教育。幾經思量,國王決定聽從智囊的建議,把小鸚鵡送進學校讀書。智囊於是獻計:「國王陛下,我們現在最要緊的事情就是起一所最完備的校舍!」於是國王下令工匠連夜趕製了一個美侖美奐的金色鳥籠。「然後呢?」國王問。智囊說:「唔…接下來我們要最好的課本,愈多愈好!」於是國王便下令鈔工每天日以繼夜地鈔寫經文。校舍和課本既已齊全,國王便以高薪聘了一大群的專家教師,為小鸚鵡授課。由於那些教師的收入十分豐厚,不久大家都給自己起了很舒適的房子。有一天,國王到訪學校。校長向他展示了他們所用的教學法。那些教學法實在太出色了,出色得讓大家差不多要遺忘了小鸚鵡的存在。國王很滿意,這實在是個完美無暇的教育計劃,他不相信小鸚鵡會有任何怨言。而事實呢?實情是小鸚鵡不要說無從發聲,就連嗚咽都不行,因為牠的喉嚨早已塞滿了那些課本的紙頁,就連牠本來天生擅長的悅耳歌聲,牠都再無力鳴唱。
課堂一天一天地進行。有一天,小鸚鵡死了。沒有人知道這是甚麼時候發生的事情。教育大臣於是向國王稟告:
「尊貴的殿下,小鸚鵡的教育已經完成。」
「那我的好寶貝能跳嗎?」
「從不!」
「那牠會飛嗎?」
「不會。」
「給我把牠帶來!」
小鸚鵡毫無氣息的身體在一大群護衛的簇擁下給抬進王宮。國王摸了一摸牠的小腹,傳來的就只有紙頁的沙沙作響。
此時,窗外的無憂樹正發嫩芽,在春風吹拂下也蕩來葉聲沙沙。鳥音既杳,頁/葉聲沙沙,讓這個四月的清晨顯得份外的依依和惆悵。
*Nussbaum, M.(2009). Tagore, Dewey and the imminent demise of liberal education.

2012年10月4日

教育的價値

教育的價値,或在於:就算我們對同時代的人之人性不存希望,我們仍可對下一代的人之人性抱有盼望。
寫在對大學教育頗感失望之時

2012年9月27日

農夫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想當農夫。
於是,他在鄉下買下一片果園種起蘋果來。一年下來,採收了第一趟的蘋果。只是,因為土壤不佳,技術不良,果樹又未有足夠時間長成,蘋果既不好看,也不好吃。農夫唯有繼續邊鑽研邊細心打理果園。又一年,果樹的收成還是未見好轉,蘋果銷情滲淡。第三年,農夫屢敗屢戰,只是,十年樹木,無論他怎樣花費心機去努力栽種,蘋果的品質還是未達標。如是者,一年一年地守候,一年一年地經營,到了第十年,果樹果實纍纍,蘋果又紅又甜,終於賣得出去了!
這是我從電視上看到的一個真實故事。故事中的農夫至今還是始終如一地守候著他的果園,並且每天到果樹去,續個蘋果察看,續個續個地把那還未轉紅的一邊轉向太陽,讓每個蘋果都能均勻地吸收陽光和養份。

這個故事或許很平凡,卻看得小美很感動。乃記。

2012年9月3日

後生可畏!

想到政總現場,為的是了解。無論我們支持與否,總得聆聽,而非蓋著耳朵叫人講道理(像梁振英)。
想到政總現場,為的更是感激,學民這群小伙子的拼勁,叫我這個教書先生望麈莫及,鼓動了我對國教科爭議的思索--不敢怠慢,不願無知,因而思量再三。
到了政總,一如以往地湧起對群眾運動既愛且懼的複雜感知,卻幸遇這隻小肥象,坐在牠身旁很安穩,往上望,除了政總冷冷的窗,尚有藍天。

2012年7月24日

仁者為何樂山?

你看見有人在攀石嗎?click!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
小美雖非知者,卻深明樂水之義。自學懂潛水以來,對海洋的熱愛從未止息。海底世界的那種「靜」與「動」,都與地面世界截然不同。人沉浸其中的那份自在,是「逍遙遊」,更是「齊物論」。
至於山之有何可樂,小美還是最近才有更深刻的體會。
事緣新近學會運動攀登(sport climbing),友人便急不及待拉著小美往泰國卡拉比(Krabi)這個攀石聖地飛去,讓我一嚐期待已久的戶外攀石樂趣。
與山岩為伍,幾天下來,發現原來爬真石的感覺真的比人工場「過癮」得多!以往在人工石場攀爬的都是水泥牆加合成把手,每次攀爬上去,雖感刺激,卻總覺不合自然。來到卡拉比這裏爬的全都是經億萬年形成的鐘乳石壁,自己緊貼其上的時候,彷彿整個人都回到了mother earth的懷抱!

那是誰?!(Photo courtesy: Kitty)
只是,看官可別把這件事情太浪漫化了!攀石可是個人能耐的考驗:第一,石壁若在海邊,則驕陽似火,石是熱的、背也是熱的;石壁若在樹林,雖感涼快,卻是蚊蟲處處。第二,石壁除了是我們攀爬的場地,還是許多小動物的生活場所——螞蟻、蚯蚓、爬蟲等隨時把你的身體當做公路!第一天小美還未發現滿地的百足蟲,尚能在岩石上到處摸找可作把手的岩縫或石隙,等第二天發現了第一條百足蟲之後,手到之處都便不禁想像蟲蟻或已在其中等候一親我的手指……只是,為了要繼續「上」,也就得豁出去!(這還未計滿山佈網的蜘蛛……)想想,既要親近自然,就自然得親近自然裏種種跟我們共存的生物吧!此外,我們還得學習跟岩石做朋友,互相信任:有時候覺它太滑溜,你會嫌它不夠摩擦力承託身體;但當它很粗糙的時候,你又會覺得它太刺手難捏!
不過,以上種種,或都只是入門初哥所必嚐的小小苦頭罷。真正要克服的,還是攀石運動對肢體運用、平衡、以至趾力和指力的種種要求,以及學曉如何從紊亂的石縫中「看」出一條「活路」的智慧。
經歷這次「樂山」之旅,儘管我所能成功攀登的石壁實在寥寥可數(還是初哥!),儘管我的攀登技術仍有待磨煉,但是對於攀石這種運動,總算有另一層次的體會。心裏留下的,是成功到頂以後回望崖外明媚風光所帶來的震攝,更是命懸一繩、以汗水、意志和雙手雙腳築成的一條條攀爬路徑。作為攀爬者,山既是我的對手,卻同時也是我的依靠,如何跟她一起舞得出色,不但需要意志、勇氣和屢敗屢試的毅力,還更需專注、機靈和進退有度的胸襟。人生不也正是如此?

2012年7月11日

喜.樂

原來,一個久違的電郵、簡短的問候,都很能讓人欣喜。這一刻,就用心寫一通回信吧。
「C, 我是在小巴上讀到你快要結婚的電郵的。第一反應當然是替你興奮不已。然後,再沉澱一下你接著寫的一點點教學感言,那一刻,感動得眼淚輕彈……很欣慰也很欣賞你正在學校做的工夫,很有「知其不可以為而為之」的味道,正是價値教育者所必須具備的心志。就只想你知道,雖然我們做的不算驚天動地,卻是實實在在的,you are making a difference, no matter how slight it might be. 中國人言「潤物細無聲」,這不正像你的默默耕耘嗎?加油啊!我私以為,感動學生,不是為了要讓他們成為我們,也不是為了要他們怎樣與眾不同,就只為希望他們好好做人:更有人性、更講究人格、和更懂人情而已。
事實上,讀了你這個違久的電郵,已叫我這個正面對學生問題頗感失落的教師,樂上一天!教學相長,不亦樂乎!
祝福你
m」

2012年6月24日

學做有情人.感思之一

驟雨的清晨
邊開車邊聽著你訴說
那陣感動
讓我重新發現情的意義

深情的人,每天每時每刻
都在發掘生活點滴中的感動  感恩  感歎
薄情的人,卻往往
都在等待
(甚至發號司令)
別人以至全世界
為自己帶來一刻接一刻的感動
卻從不感恩,也不為這樣的自己感歎

2012年6月4日

VIIV: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The road is long
With many a winding turn
That leads us to who knows where
Who knows when
But I'm strong
Strong enough to carry him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So on we go
His welfare is of my concern
No burden is he to bear
We'll get there
For I know
He would not encumber me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If I'm laden at all
I'm laden with sadness
That everyone's heart
Isn't filled with the gladness
Of love for one another
It's a long, long road
From which there is no return
While we're on the way to there
Why not share
And the load
Doesn't weigh me down at all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He's my brother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2012年5月25日

宗教+道德=老土?

Karen Armstrong在短短二十分鐘的演說中道盡了宗教的本義、不同宗教所共守的人性價値、宗教與政治的干戈之源頭、以及使干戈化為玉帛的可能出路。
她所重申的金科玉律:「己所欲,施於人」,似乎是只有老古董才會說的規矩;但是,我們又可有覺察,很多時候,老土的東西正是實踐智慧的開端?如果我們一味只因覺其老土而不求甚解;那麼,我們自己不才是自己所厭棄的「老古董」嗎?

2012年4月16日

動物的道德?

從道德發展的觀點看,人類比動物超出了多少?(或者超出不了多少 :p)
不禁想,動物間可會流傳一句俗語:「人類都不如」?!

教得.教德(夢囈之二)

失落或許換來惆悵,但卻並未淹沒希望。

2012年3月4日

濕滯

小美受感冒所困已一周了。最初是頭痛、反胃和渾身骨痛;為了不讓它惡化,已經乖乖在上星期二往看中醫。醫師知我「事態嚴重」,給我開了三劑藥(平時只限兩劑),只是喝後還是未見起色。於是小美膽粗粗地往尋找second opinion——去看了第二位中醫師。他很詳細也解釋了我的問題:我發病的那兩天是近來最潮濕的日子(濕度100%!),我本來身體裏頭已是寒濕的狀態,內濕加上外濕,裏頭的濕無處走,滯在身體裏,便讓整個人很沒精神、很不舒服,好像很「贅」的感覺。當時聽後感到不無道理,後來回家想想,才發現廣東話裏的「濕滯」原來可能正是源出於此!當下再一次讚歎於廣東話的「啜核」!以往只知「濕滯」不是好東西,在今次的切身感受下,才發現濕滯真的是如此濕滯!

2012年1月19日

i ‧ 瘋

小美最近在街上常常給人「撞 」個正著,才發現這些「撞人族」都有同類特徵,就是手持類似(牌子縱或不同但外形極似)iphone或ipad物體,並且正邊行邊低垂著頭、埋頭埋腦地在iphone/ipad上「指手畫腳」!
小美在此呼籲,大家要注意人身安全,在馬路上要小心這些 i 瘋撞人族;另外,各位也千萬別惹上了這種傳染性很高的 i 瘋症候群,否則,在危害自己和其他行人的安全之餘,還會成為更大的另一族群的一份子:目中無人無禮無貌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