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

Bye...四腳無尾蛇先生

小美正在展開搬家大工程。
要遷出舊居的那一天,在雜物房,巧遇四腳蛇先生。
「噢,你要搬走了?」
「對呀,謝謝你一直以來的關照,你要保重呀。」
「你也一路順風吧。」
然後,牠就擺著牠那欠了一條尾的身軀(都是我闖的禍),一閃而遁了。

2010年11月16日

街頭.模範

某天下午,在元朗的某個街頭。
我不過在等人,該出現的人沒有準時出現,卻讓我的目光得以停駐在熙來攘往的行人路上,足有半個小時。
首先吸引我注意力的,是一把沙啞卻邁力的聲音:「唔該啦唔該啦,攞張睇下啦。唔該啦先生…」沿著聲線望去,原來是一個身形臃腫,目光不敏,穿著T Shirt短褲波鞋,滿身是汗的男孩正在派發傳單。他身旁還有一位女士也正在做著同樣的工作,不同的是,她只是靜靜地站在一旁向途人招手;相比之下,那小男孩實在可說是「交足功課」:他不只神態積極誠懇、手勢快捷進取,更不斷用聲音吸引途人的注意:「唔該啦唔該啦…」。途人多數對他愛理不理,但他卻是依然故我:「唔該啦唔該啦…」,絲毫沒有退縮的意思。我在街上遇過派傳單的人不少,卻從未見過如斯認真落力的,心裏的敬佩頓時油然而生。認真對待工作一直是我所重視的人生態度之一,這天,竟然讓我在街頭找到模範。只是,卻也差不多是同一時間,心裏湧出一股莫明的嗟歎:大好的年青生命就每天在這種單調重複的街頭工作中渡過?他所賺來的微薄薪金,可又等值於他所付出的辛勞和汗水?
還在暗自嗟歎的當兒,卻見他緩緩走向兩個似乎在找路的途人…「你地想去邊呀?…哦,行果邊啦,前邊就係巴士站架嘞。」途人謝過後就往前走,留下了他,還有他手中的那張傳單。
未幾,一個道德難題出現在我跟這個男孩之間…
我向來是不接傳單的,一則出於環保原則,二則因為我一點都不認同這種宣傳手法。可是,當我正要邁步離去,因而正要走過傳單男孩的身旁的時候,他以同一份誠懇的態度和聲線,向我熱切地遞上了一份傳單…「唔該啦唔該啦」…

2010年9月12日

還孩子一個春天

春夏秋冬是自然韻律,是萬物生生不息、滋滋生長的不二法門。
如果人生也有四季,那麼,童年或許就應該是春天的季節——一個充滿生趣、生機和新意的季節,一個天真爛漫、無牽無掛的季節。
可是,當我走到街上,看見滿眼都是說話老氣橫秋、兩文三語四藝皆通、滿身潮流玩意的孩子,我就會為他們感到一點點的失落。這是否應驗Neil Postman所言,童年正在消失?
似乎一切還看我們(成年人)的取態:讀幼稚園為的是進小學,讀小學為的是進中學,讀中學為的是進大學、讀大學為的是出人頭地……那誰會真能純綷地享受當下的校園生活呢?(不要忘記,幼稚園的原意kindergarten是指「兒童的花園」。)或再問:我們願不願意為了讓孩子保有其天真瀾漫的心靈空間,而放棄我們至潮的成年人生活模式?
沒有了春天的人生,夏天會顯得枯燥,秋天會顯得肅殺,冬天會顯得死寂。
如果我們回望自己的人生,或許都會為自己那不識愁滋味的童年經歷而傻笑、而回味。那可是我們的感情萌芽的溫床啊!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機會浸淫在春天的新嫰氣息之中,那不是太可惜了嗎?

2010年9月6日

to know the world better

今天在 《瞄》(muse)雜誌讀到一篇好文,想跟大家分享。它述說著一位遊歷者在西非的一次經歷與省思。

2010年8月23日

growth magic

小美早前下廚機會多了,自恃刀藝頗有進步,於是為了獎勵自己,外遊時買了一把看似很到家的廚刀自用。怎料買了回來之後的「開封之第一刀」,就弄傷了左手食指!
哎呀!~~頓時指甲沒了一小塊,血就從指甲裏源源滲出。痛還是30秒之後才發現的事…
止了血,貼上膠布之後,才發現小小食指的功用之多——沒了它實在很多事情也做得不爽!(比如打電腦和擰毛巾)無奈錯已鑄成,唯有忍受。誰知道,這個「康復過程」中卻有另一番感受。

很多事情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它每天存在你不察覺,待你察覺了,你才知道它多麼重要。
由於每天都要用手指,所以每天都會視察一次左手食指的康復狀況。只是每天都只可以在等待。
因為削去了一小片的指甲,食指的指甲面由本來滿滿的一個蛋圓形變成了一鈎肥肥的新月。最初不以為然,照常用指,卻沒察覺「新月甲」的兩鈎已在自己的臉上留痕。於是便趕快小心翼翼地把兩個尖端輕輕削去,免得一下成了個大花臉!
漸漸地,傷口結焦、癒合,指甲緩緩再長;本來的那個「海灣」,慢慢便再次給填平,指甲又回復當初的圓滑。
每天的視察,讓我再次震撼於生命的奇妙,也讓我再次思考「成長」(growth)的意義。「成長」是對人而言的,它本意指「生長」。「成長」算是個借喻吧。萬物滋滋生長,一旦遇到外來的傷害,就算沒有外力可借,都會懂得自我癒合(self-healing)。這正是一切健康運作的有機體的奇妙之處吧——本來已損傷的地方,自然地會回復本來完好的狀態。多麼神奇!
引申而言,成長或者都是一樣的道理。小小的心靈,只要有好的底子,受傷不過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吧?
小美傻傻地望著自己的手指,驀地又對教育多生了一絲絲的希望。

2010年8月12日

出發旅行前一定要做甚麼?

答案是…

小美老媽的答案是:

燙髮去!

為了將要跟媽媽和姐姐一同起行的京都小旅,要急著拿媽媽的護照辦事,致電問姐姐媽媽在不在家?姐姐說:媽去了燙髮!
想來老媽也的確心細如麈。這是她經歷臗關節手術後的第一次國外旅行,小美縱使明知她心裏高興,也想不到她如此重視!自己除了暗覺好笑之外,也深感老人家的感情或者都總是只形於行而不形於色的。

2010年6月28日

友情.天秤

最近跟朋友為了錢的問題僵持不下。
朋友遠道而來,我當然義不容辭地陪伴左右;她遇上甚麼問題我也儘量幫忙。可是這卻讓朋友感到在友情的天秤上對我虧欠太多,不能回報,於是她總堅持大小事情都要由她來付錢。為了一盡地主之誼,小美有時候不得不「使橫手」——比如吃飯時偷偷付賬。於是朋友在臨走時便打算把用剩的港幣都留給小美,算是補償。小美當然堅決反對,並跟朋友說,若她硬要給我錢,那我就會很生氣,我們也就不是朋友。語氣說得很重。
朋友雖然很明白小美的心意,也很感激小美的勝情,卻同時為著天秤的嚴重傾側頗感無奈。最後我便唯有讓她在機場買了一點小禮物送我了事。
事後回想,其實小美也不是不明白朋友的心情,小美自己常常都會對很多朋友感到虧欠。只是,小美認為,做朋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讓這個朋友的天秤取得平衡。事實上天秤的比喻本身就不妥當,因為當我們把朋友為我們所做的事情一一放到天秤上的時候,我們就已假定等量齊觀的可能,也已假定互惠原則的可欲。比如你買我armani皮帶,我自然要送你prada錢包;你陪我買東西,我便應該陪你看戲。
試問友情真的可以如此這般地「增值」嗎?又可以如此這般地「等價交換」嗎?愈努力於維持公平互惠,似乎便愈無視朋友之為朋友的意義和相交共處本身的價值。(其他感情何嘗不是如此?)
小美總相信,對朋友所感的虧欠,不是為著自己所得的實質恩惠而生發的(朋友總有幫倒忙的時候吧),而是對朋友行動背後所負載的情而生發的。所謂「欠情」。欠情的意義,不在於回報,而在於回饋:真誠的相交、念記和信任。

2010年6月8日

小心政府!

小美在課上不時勸告同學要「小心廣告!」,因為舖天蓋地的廣告攻勢往往成為拑制我們思想行為模式的軟性獨裁。經歷最近的一連串政治風波(包括在立法會補選政府官員帶頭「罷選」、2012政改方案「超錯」宣傳、以至食環處在時代廣場沒收「民女」等),小美更感大家必須小心政府!


最讓人感到既可怕又可惡的,可說是最近曾蔭權落區時所說的言論:他站在台上對著一班預先招攬而來為政府/政改歡呼吶喊的群眾,指著在電梯上不得其門而入的反對聲音,手中緊執彷彿是帝王權杖的米高峰,大聲疾呼:讓那少數的反對的人聽到我們大多數贊成政改的人的聲音!
從電視屏幕上所見,他的眼神是屬於希特拉的,他的嘴臉是屬於毛澤東的,至於他的思想…相信是屬於法西斯主義的。所謂高官放下身段落區宣傳政改爭取支持增強市民溝通云云,說穿了,其實是一個挑起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群眾對立的政治陰謀!
面如此坎坷的處境,我們更須冷靜:不要讓意見的對立演變成互相謾罵,更不要讓一腔熱誠溶化成滿腔恨怨。我們不信任政府,但我們不應該在政府擺佈之下讓自己變成不可信。

在這六四已過,七一快將來臨的時刻,讓我們認真思考七一上街的意義;那麼,七一當天,我們就可以義無反顧、理直氣壯、全情投入地用雙腳來表達我們對美好社會的渴求和希望。

2010年5月11日

五一六.一票的意義

本來只打算靜靜地行動,從沒想過自己會鼓吹其他人投票。
但是今早一個電話讓我改變初衷。
就為了那張立法會補選通知書送得到家,我在3月底已向選舉事務處通知了新地址。不久便收到他們寄來的回信,說已把相關資料更新。
前兩天才發現,下星期天便是投票日,卻是遲遲還收不到選舉通知書。於是今早打電話去查問,那邊的小姐竟說,因為這個選舉年我仍然屬於舊地址區域選舉冊所登記的選民,所以要去那邊的票站投票,於是就把通知書寄去了舊地址!
可惡!試想像朋友給你來告訴你他已搬家,而你也曾往訪新居,你還會因為路過他以前的舊居所在地而去舊居找他嗎?
可惡!如果我不問,那我就收不到通知,也就不知道原來不應該去新居所屬的票站投票,結果只會是白走一趟。
究竟這是行政失當,還是政治干預?總之,兩者給我的結論都是:我要去投票!並且要叫所有人都去投票!不要讓政府以為蒙混就可以過關!
這一票,代表我們對直選的訴求,代表我們對現在的政治生態的不滿,更代表我們對政府掌權者的絕對不信任!

2010年3月31日

難得悠閒


珈琲杯上的㾗跡
就如樹幹上的年輪
記錄著每一次
放下

還有
那叫自己放下的
你的故事

2010年3月21日

號外:愛回家

牠回來了!
本來還以為牠會「一去不返」,誰料兩天後的一個晚上,從友人家吃飯回來後,正想進門,竟然就在門口發現「五腳蝶」壯壯地站在那裏——就在那株我給牠當家的盆栽上!
好一個驚喜!
我本來還是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於是定神把牠上下打量一番…一、二、三、四、五,五隻腳的啊!沒錯,就是牠!
那一刻,實在太感動了。感動於牠還活在世上,也感動於牠竟然會回家。隨即便禁不住想:莫道常言云蛾蝶有靈性果是真的?
唔,也不用管是真是假,牠回來了,不就很好嗎?

2010年3月16日

不.牠.fly

某個晚上正要入睡之時,在睡房窗邊小柜發現這隻「天外來客」。因為小美向來深怕傷害小動物(同時也深怕牠們傷害我!),所以未敢打擾牠,只在心裏盤算著:要麼我睡醒牠已遠走高飛,要麼待天亮了我打開窗戶讓牠隨光而去。
第二天起床的時候,竟然發現牠原封不動、沒聲沒息地站在那裏。最初還以為牠已經仙逝,只留身軀黏附在柜壁上,於是便拿起紙條打算「護送牠最後一程」。怎料不動則矣,一動則飛!牠小小的一個盤旋已把我嚇得手忙腳亂!混亂間只見牠似乎怎也飛不高、飛不遠,拍冀一會便要著地爬行。
正因為牠不願飛、只願站,讓我可以克服自己對小動物的恐懼,對牠定神細看。牠站著的時候身體微側向左,不能「正直做蝶」,不明所以的我便再細細觀察,才發現原來牠缺了一足,只剩五肢。不由得替牠苦——本來孅幼的六足要擔起一對巨翅(相對的吧!)已非易事,現在還要忍著折肢之痛,勉力站起,實在難為啊。小美乍又想起牠已一天一夜站在那裏,沒半點糧餉進肚,還可以支撐多久?於是便急召勇士小亭到來幫忙把小蝶移送到牠的「應許地」——屋外的花草之間。
本來心想這或者只算是「善終服務」,讓牠能在樂土安然而去。下午再往探望的時候欲發現牠似乎神氣了一點,站直了一點——竭息已夠、力氣已足?至次晨再往探望的時候,發現牠已芳踪杳然。不論牠是何種意義的「離去」,只願牠一路平安。

i love hong kong

很久沒有坐地鐵了,間中一坐,竟然驚喜。
地鐵車廂裏的人不多,讓我的眼睛可以「顧盼自如」。
站在我對面的是一位年青男士,他引我注目的地方在其非一般的牛仔褲。「問題」出於褲子的「內縎」——就是把前後兩片布縫起的邊緣線口。平常所見,「內縎」都是跟「外縎」平行、直上直落的。但這條褲子的內縎卻是(從拉鍊位計)向外斜出的,在褲管中間形成了一個「人」字,好不顯眼。時裝設計界的確不乏具創意之人!
再望遠處長椅,一位穿著橫間t shirt的女生,頭上戴著一頂黑式紳士帽。望著她讓我想起「一國兩制」——勉強黏合在一起的、割裂的香港和大陸。
就是這兩個「養眼」的例子,已叫小美心裏呼叫:i love hk! 不知道是出於我對「正常」的討厭,還是對「怪異」的欣賞;總之,就是這些一點點的只是很表面的「不一樣」,已叫沉悶的空氣增添了新穎的氣息。

2010年2月15日

新年快樂vs.恭喜發財

屋外正傳來微弱的煙花爆竹聲,想必是從對岸深圳傳過來的吧。
可有想過為甚麼大家都熱烈慶祝新年的來臨?又可有想過為甚麼大家都不同樣熱烈地送別舊年?難道人都總是貪新忘舊嗎?
或者,人們未必忘舊,卻似乎必都喜新;因為未來都總隱含著一絲希望——未發生的事情誰也作不了準。正因為此,無論過往是怎樣的一敗塗地、一闕不振、或一波三折也好,將來是怎樣的,誰也作不了準。(同樣地,無論過往是怎樣地一鳴驚人、一手遮天、一日千里,將來是怎樣的,也是誰也作不了準。)故事的教訓:將來是怎樣的,還是要在乎自己如何「立新」。雖然將來的事情並非百分百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至少自己總可以在檢討過往的作為的同時,立志完善自己。
所以說,農曆新年真有意思。若我們回到從前,人們還未制訂何謂新的一年的第一個月和第一個日的時候,一定會有人這樣發問:新的一年應該在甚麼時候開始計算最好?那當然就是大地回春,萬物開始重新滋長的時候啦!在這春天的季節,倚窗外望,眼下儘是生機處處:日照漸長、新葉正長、花苗正開、各種大小動物也開始蠢蠢欲動,不在這時候開展屬於人的新的一年,更待何時?所以說,古時候的人真有智慧!
為了好好承傳古人的智慧,我們不但應該認真對待種種迎接新年的習俗(像年廿八,洗邋遢),更應該認真為我們親愛的人送上祝福。(而不只是一味希望他們送上利是!)一向以為,「恭喜發財」實在是太過濫用的一句祝賀語,說來也未免有點太過銅臭味。我們只要多想一想,應該可以為我們的摯愛親朋設想出更為「度身訂製」的祝賀說話吧?好像今天大年初一,讓小美心裏暗喜的一件事,正是收到許多的新年祝福,全都是滿有意思的真誠祝願;而當中,竟無一次是「恭喜發財」!可想而知,大家都很認真看待送給別人的新年祝福呢。
小美也在此祝願大家有個平安健康的新年!學習有成、人情滿載!

2010年1月21日

月亮在笑

昨夜
矇矓的夜
你可有閒心
抬頭望天?
但見
月亮在笑
意盈盈

2010年1月10日

know thyself

最不了解自己的時候,或者正是最能了解自己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