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

要煲上八十年的桑寄生蛋茶


圖:一個個藥煲的桑寄生茶和旁邊剛煮好滑嘟嘟的雞蛋

從來都知道自己幸福。

這晚在澳門教完書,累得連笑也乏力。回到酒店,身體自動地往床上一攤,再也不肯起來。本來跟友人小奧說好今晚一定要去嚐嚐聞名已久的阿伯蛋茶;只是,實在走不動了。小奧於是自告奮勇,替小美出動。傳聞說阿伯只在晚上十一時後才開檔,於是小奧十一時許便騎著電單車出發,充當小美的「蛋茶外賣速遞」。小美呆在酒店實在不好意思倒頭便睡,於是在梳洗完畢後便開著電腦在案頭備起明天的課來。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就在小美快要支持不住的時候,神奇的門鈴響了!(haleluia)凌晨一時二十分,小奧終於艱苦地完成任務,買來兩碗傳說中的阿伯蛋茶!
為甚麼要等上兩個鐘?原來阿伯的而且確是十一時許開檔,但「開檔」的意思是「開始工作」:小奧站在昏暗燈光下,見證著阿伯緩緩把家當工具搬出來,先開火把蛋煮好、續隻剝殼,又把一煲煲的桑寄生慢慢煮沸,再倒到已放蛋的碗裏……整個過程,便差不多兩個鐘。
小奧甫放下蛋茶(寶貝),便把用手機拍下的實照一一展示給小美看,還興奮地跟小美說,原來阿伯因為年事已高(八十開外的老人家,連頸也彎下去起不來了…),本來早幾個月前已經退休,卻因為街坊實在太懷念他的蛋茶,於是在兒女幫忙下又再東山復出。聽說再做幾個月便真的要收爐,安享晚年去。

看著方寸手機屏中佝僂著的阿伯身影,聽著小奧述說阿伯怎樣認真對待每一隻蛋和每一碗茶,手裏捧著還是熱騰騰的這碗要煲上八十年的阿伯蛋茶——這一刻,小美真的很幸福。

鳴謝:小奧手機實照。

2009年9月20日

星光.螢火.小青蛙

月缺的晚上,在滿天星星的陪伴下,我們到中大附近的大埔滘探螢去。
小美孤陋寡聞,以為香港這個污染都市已再容不下小小的螢火蟲(因為牠們要在十分清潔的河流才能存活),真是不探不知,原來牠們還在僅餘的小溪裏努力經營著自己的「蟲」生!
為了不打擾牠們,我們儘量都不打電筒,就算真要光源,都會用較弱的紅光。所以一路上大家都走得小心翼翼。(唔…意外有時候還是會發生的…)
在樹林的大路上走了不多久,經「高人」指點,已經發現水溝裏有些發光的東西,再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條條在爬行著的發光蟲(glow worm)。我們都認定牠們就是螢火蟲的幼蟲。(卻還有待證實呢。)我們不但在水溝裏找到牠們的蹤影,在叢林裏、山澗中也有不少的發現呢。這些小小的發現已經讓小美樂得透徹——大自然實在奇妙。
不過,走了好一段路,還是未見「真正」的螢火蟲,就是那些會在黑空中翩翩起舞的 fireflies。或者因為季節已過的關係,我們在溪畔等呀等,只見不少「擬似」光點在亮,卻不見牠們起飛——唔,或者牠們已經飛得太累?(後來才知道原來只有雄蟲喜歡飛翔,雌蟲不擅於飛,只會發光等待。)就在我們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
噢,那遠處不是有一點光亮在空中跳躍?正是!一隻螢火蟲正從遠處朝著我們飛來,還從我們所在的小橋下面繞過,一直飛向下游。你或者會說小美少見多「振」,但是,那一刻——墨黑的夜裏,淙淙的流水聲之中,一點光緩緩起飛,在黑得空洞的夜空裏盤旋——實在是很讓人振奮的一刻!
聽說,螢火滿滿、璀璨如星的景致是十分迷人的。只是,這夜這唯一的螢火,還有歸途上偶然相遇的小青蛙(王子?),還有還有同伴同行的腳步,都成了這趟探險之旅最最可愛的回憶。

2009年9月4日

氣!還算大學教育?

小美這幾天正在「氣來氣喘」地為新學期的教學作出種種準備。才發覺重新投入工作最難的不是備課,而是應付種種行政要求。最叫我難過的是課程大綱的草擬。
你或會問:這不是你的份內事嗎?
對的,作為教員,這當然是我的份內事。可是,要我跟著一份標準化的樣板 (template) 依「模」製作,已經讓我好不順氣。更讓人勞氣的是這份樣板連中文版本也欠奉,實在十分配合中大近年「自我否定」的語言政策!(我隨即聯想到大學人員的中文水平問題……)「死死地氣」邊試著依樣葫蘆,邊就在暗罵:究竟我在這裏是為教書還是為填表?究竟大學當局把我看成文員還是教員?
讓我進一步快要「斷氣」的是,我手頭上這份樣板的內容實在叫人好不「份氣」。
事實上我並非全盤反對採用標準格式,因為標準格式也有好壞之別。但是,這一份中大教育學院所起用的樣板的內容和種種建議提示,不禁讓我反覆質疑:這還算大學教育?這還算大學教育?!
如果我們就樣板文件的文字作出分析,它的重點,主要似乎在於:
一、訓示教員跟隨學院的「偉大」領導,切實執行"Faculty’s OBA Roadmap dated November 2008"(OBA: outcome-based approach).(引文在樣板中再「三」出現)
二、文件中屢以「學習」作為分項標題,如learning outcomes, learning activities, learning resources;只是,學習所指為何?它提到的學習活動例子包括lecture, interactive tutorial, lab, discussion of case, field-trip, projects, web-based teaching, etc。這些例子,讓我以為我正在一所設備完善的小學任教!事實上,如此這般區別學習的活動和結果,到頭來只會讓教學活動工具化、教學成果零碎化;在我而言,那不但是大學教育所不當走的路,更是任何階段的教育都不當走的路!

就在小美已經氣得氣若柔絲的時候,仔細一讀,才發現原來這份樣板CLEAR指示下的傑作!怪不得,怪不得。即將氣絕身亡的我現在實在沒好氣對CLEAR的所作所為加以痛斥,還倒不如以我僅餘的精力繼續完成我的樣板大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