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日

科技與誠信


作為多重身分的中大人,當我讀到如「中大推功課原創聲明,開發軟件杜絕抄襲」(明報14-8-2007)和「中大防抄襲系統全國賽奪獎」(香港經濟日報12-1-2006)的標題——而且還要是在中大的網站上讀到(彷彿是很值得光榮的事情),我所感到的,只是可悲。
你或許覺得小美太過感敏。當然,小美的情緒不純粹由這個中文叫剽檢通,英文叫CUPIDE(其實stupid)的軟件所引發。因為最大的問題不在軟件開發,而在於大學當局竟然下令從這個學期開始,所有學生的功課必須先自行上載至該系統,經「剽檢」合格後才可以遞交,否則不予批改。
剽檢通網站上說這可以「促進和堅守學術誠信」(promote and uphold academic honesty)云云,小美卻立即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道理。更何況,小美堅信,學術誠信的促進,從頭到尾都不是科技所能達致的事情,無論那些科技如何高新都好!因為學術誠信所講究的並非某個人的行為是否能夠合乎規範(所謂「過關」),而是那個人的行事為人。行事為人講求個人的品格素養修為;如何促進提升,是教育的事情。如果我們的大學,連這種基本的教育任務都假手於一套軟件,那麼,大學教育所為何事? 
或者有人會說,那只不過是一個程序而已,如果同學沒有抄襲,做又何妨?更何況大學並非沒有向學生灌輸誠信的價值,剽檢通只不過是一個附加的檢測工具罷了。這種看法,仿似一個很擅長高新科技的家長在說:「我並非沒有向孩子訓示自律的重要,我自己研發的八達通書桌感應器只不過是一個附加的檢測工具而已。」對於工具的信任,所反映的正是對人的不信任。我們不信任陌生人,這是很能理解的。但是,我們所不信任的,是我們的所有學生,無一幸勉。(入大學讀書,彷彿就自動成為剽竊疑犯。)
從行政的角度看,一個檢測工具的廣泛施行或許真的十分簡單便捷有效;只是,從教育的觀點看,這種制度的實施,標誌著對於以互信為基礎的師生關係的扭曲和蠶食。孰輕孰重,看來 顯而易見。長久下去,如果我們的大學行政走不出這種唯工具是上的迷思,我們的大學,看來就只能訓練出一些更懂得開發高新科技的剽竊專家和黑客,而不能培養出真正有學者風範和學術誠信的人。這是我們這一個時代的悲哀。

1 則留言:

匿名 說...

說得很好啊!香港今天的教育制度裡, 如此這般的問題多的是, 學校(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愈來愈不知所謂, 不是老師要奉承學生(因為學生是客仔云云), 就是學校與學生互不信任(正如你舉出的例子). 我在想, 為政者讀了那麼多書, 真的看不出自己的問題嗎? 還是他們心知肚明, 只是利慾薰心, 為了加快達到目的而強行實施違背教學意義的政策? 香港的學生可悲, 做老師的更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