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區家麟的一篇文章,提醒我把公民運動類比於環境保育運動,也教我重新認定,0與0.1之間,原來還有很遼闊的想像和意義空間。
http://aukalun.blogspot.com/2019/06/blog-post_8.html
雖然我們很多關心地球命運的人都深感地球(以至我至愛的海洋)已進入藥石無靈之境,但我們仍然會在生活的每一小節中盡力抵抗種種破壞和污染,「知其不可以為而為之」。我們悲觀,但我們不認命。面對今天的香港,我們何嘗不可以如此?當香港的政治生態已給政府和背後黑手蹂躪得體無完膚的時候,我們未必每個人都願意、或是ready去衝鋒陷陣;但是,我總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各自的崗位裏做多一點點。作為公民,我們可以一呼百應走出來,我們也可以對走出來的人表達敬意與支持。我們政見未必相同,但我們守衛香港價値的心懷一致。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做的事更多,更delicate,也更長遠。教育的事,從來都是不爭朝夕,不計成果的。教育的首要任務,在於成就一個個「人」——有尊嚴有個性,有思考有行動,有憐憫心有正義感的人。空有民主制度,沒有心存公義樂於講理的公民,就如同採摘得來的花朵,最終唯有枯萎。我們不一定能夠一夜間把不公義的制度扭轉過來,但是我們絕對可以日復日地栽培著一個個有尊嚴有個性,有思考有行動,有憐憫心有正義感的人,讓他們成為塑造未來香港的公民。作為教師,我們不為任何一個政權政黨服務,我們只忠於自己的人性和良知而行事。而這本身,不正是我們送給學生最珍貴的禮物?我們或許悲觀,但是我們從不認命。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第十九》)
P.S. 記於2019年6月9日百萬人上街反《逃犯條例草案修訂》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