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佐敦一間小吃店吃午餐,滿座都是一所超級名校的學生和家長。由於食店通道狹窄,我要離座的時候與一對正想內進的母女「狹路相逢」,我便自然地站到一邊讓她們通過。眼見小女生就在我身旁迅速竄過,完全當我這個路人「無到」,然後她媽媽跟著走過。我承認,我當時心裏熱切期待,她起碼會給我一個「吾該」的眼神⋯⋯事實當然是令人失望的,她的視線一直只盯著她將要佔據的座位。
這又讓小美聯想到自己最近的經驗。教書十年有一的我,最近背起書包上學堂,當起日文初哥來,一周五天,天天上課。日本是個多禮的國家,日文課也是個多禮的空間。上課要起立跟老師敬禮,下課要起立跟老師說再見,上課要守時,課上說話時的態度也要必恭必敬。老實說,幾天下來,仍然不習慣,彷彿回到小學的課室似的。
只是,今天在小吃店的「偶遇」,讓我再思「多禮教育」的意義。或許,在一個只問成績,不問教養的社會,真心誠意的多禮教育——一種把對人的敬重表諸於講究一己語言、神態、禮儀、甚至衣著等生活習性的經營,是人格教育的其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