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

好詩共賞:內疚頌

內疚頌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

禿鷹從來不會譴責自己
黑豹也不知道「忌憚」的意義
當食人鯧撲殺時,牠沒有一點愧疚
如果蛇有雙手,牠們必會宣稱雙手純淨無垢
豺狼從來不懂得後悔
獅子和蝨子施襲時同樣毫不猶疑
為甚麼要猶疑呢?這都是牠們所知道的生存之道
可以說,殺人鯨的心臟縱然重若千斤
但牠們的心卻輕省無比
在這獸性橫行的太陽系第三大行星——地球之上
唯有澄明的良心才是至高無上的

(中文翻譯:伍美蓮,2013/12/6

In Praise of Feeling Bad About Yourself
Wisława Szymborska
The buzzard never says it is to blame.

The panther wouldn't know what scruples mean.

When the piranha strikes, it feels no shame.

If snakes had hands, they'd claim their hands were clean.
A jackal doesn't understand remorse.

Lions and lice don't waver in their course.

Why should they, when they know they're right?


Though hearts of killer whales may weigh a ton,

in every other way they're light.


On this third planet of the sun
among the signs of bestiality

a clear conscience is Number One.
  

(English version translated by Stanislaw Baranczak and Clare Cavanagh)

2013年11月7日

炸雞與我

問:我們真的要如此如實地看到別人的不幸,方才醒覺嗎?這倒底象徵著人性的成就、還是教育的失敗?
再問:我們所値得反思的,除了珍惜食物以外,可還有甚麼?

2013年9月10日

粗鄙與卑鄙

一個常常粗口滿咀的人,或會讓我們感覺粗鄙,卻不就足以讓我們評斷他卑鄙。
一個粗言從未出口的人,或會讓我們感覺斯文,但如果他待人處事(尤其是眾人之事)的手法卑劣缺德,那就真的堪稱卑鄙,或俗語云「斯文敗類」。
從我們的日常用語看來,可幸的是人類道德還算有層有次、有本有末:値得我們輕視的事物(鄙者,輕視也)有的是因其粗、即不夠「精」,有的卻是因其卑、即不夠 「尊」。相對於「精」,我們對「尊」更加看重,而二者不應等而視之。
以上這些語辭的分判或顯煩瑣,但在小美看來,卻意義深遠。
首先,它們讓我們能夠明白,寧可語言行徑粗鄙一點,處事待人都一定不能卑鄙無恥。其次,它們讓我們分辨得出,有些人雖然用語粗俗,卻可以人格高尚(例如邊粗口罵賊邊憤力追賊的見義勇為伯伯);另一些人雖然用語花巧,卻或許人格卑劣(例如吃盡民脂民膏還懂公開砌詞狡辯的貪官)。
讓我們發問:回顧林老師事件,我們應該得出怎樣的結論?

2013年6月4日

那年那月那日

那年那月那日
一群陌生人在一個遙遠的地方
廣場
讓我上了生命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堂公民課
讓我告別無知卻自以為有知的少年歲月
讓我走進中國人以血淚寫成的現代史
讓我
那年那月那日
一群陌生人在一個遙遠的地方
哭泣

2013年5月10日

誰是好爸媽?

在母親節快要來臨的當兒,想起了友人的一次分享。友人是一位好媽媽,為了讓兒子享有愉快的學習生活,為他選擇了一所校風純樸、成績不俗的「地區名校」。兒子後來順利升學,現已大學畢業,正在某大公司任職專業崗位。可惜的是,兒子對母親當年的心意,並不欣賞,因為他感到自己比起其他在「超級名校」出身的同輩朋友總是少了那麼一點點,而這一點點就足以讓自己在各方面都顯得比不上他們。
我聽了這個故事,當刻的感受是很替同事不値:這種好媽媽在現世香港已是稀有動物,為何孩子就是不懂珍惜?事實上,現在回想,仍感憤慨,不過所憤者已經不是這位「小」朋友,而是我們身處的社會文化環境。我質問,無論在學校還是在職場,我們所高舉的是怎樣的一些價値,讓我們的孩子不能好好地欣賞父母無私養育的恩情?
然後,我想起自己的母親。我的媽媽是個文盲。她不(懂)重視我在甚麼學校讀書,也不(懂)要求我在學業上要有怎樣的表現。我的讀書路,是自己誤打誤撞走出來的。但是,我不會埋怨父母當年沒有把我送進名校,因為我看得到父母給我的最佳禮物還在別處。雖然我自小跟媽媽並不親近,但我十分欣賞老媽的個性。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義氣仔女」,當年就算自己家裏捉襟見肘,她還是很願意跟街坊鄰里守望相助。她雖然是個文盲,但是她打理家中大小事務,從不退縮。對一個目不識丁的人而言,活在香港這種現代都市,實在不是一件易事,而老媽能夠在這樣的一種處境中,堅強無畏地活著,還照料一家大小的生活需要,是何其出色的一回事?試想想,這個世界對於她而言,是一堆沒有意義的符號,但她卻可以安然地活在其中。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愚昩,關於這一點,還是在我長大後,在某次跟媽媽出門旅行時才有所覺悟的。(從前中學的時候,每到家長日,總會羨慕其他同學都有個會打扮懂體面的媽媽。)
原來,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爸爸媽媽抱有許多期待(甚至要求),但是,我們或許不覺察,我們的這些期待,有時候卻成了我們不懂欣賞自己爸媽真正的好之盲點所在。
就讓我們在母親節那天,花上幾分鐘的時間,好好的欣賞一下媽媽的臉容,注視一下她臉上的皺紋,思索一下它們跟我們的成長有著怎樣的一種關係。

2013年1月31日

洞潛.飛翔

Peacock Springs 
小美年初終於心願得償,跨越半個地球,飛到美國南部佛羅理達州作洞穴潛水。此處水泉(Springs)密佈,地下水道四通八達,泉水源源湧出河流(Suwanee River),自七零年代起已是洞潛探險者的勝地,是重要的洞潛發祥地之一。小美跟潛伴此行計劃已久,可說是一趟重要的朝聖之旅。
久未踏足美國,南部更是第一次到訪。住處小屋附近四周都是樹林和草原,風景怡人,空氣和視野極佳,晚上看星更是美不勝收。
這次我們也是一趟習訓之旅,目的是取得進階洞穴潛水員(Full cave diver)的資格。因為泉水水溫 恒常地在攝氏20度左右,我們必須捨卻在熱帶水域常用的膠衣(Wet suit),改用保暖功能較佳的乾衣(Dry suit)。由於乾衣的操控不易,加上每潛必須揹上重達40kg的器材走一段路才能到達水泉,所以小美在第一次下潛之前心裏不無憂慮。
更叫人疲憊的是時間日夜巔倒,而我們的總教練Gary Taylor是位很認真的老師,他才抵步便開始一整天(直至夜深!)的理論講授,讓小美為下潛表現更感憂心。
幸好Gary也是個很寬容的老師,他在第一次出潛的時候讓我們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器材和裝備,讓我們在最小壓力之下下水,加上我們去到下潛入口(entry point, 即泉口),朓望著那憩靜的湖景和婆裟的樹影,當下心裏即安穩了不少。
我們的第一潛是久仰其名的Peacock Springs I。雖然過程中不免犯錯,要鍛鍊的技巧還有很多,但是只要當人一適應了水中世界,心便彷彿神遊物外,與自然合而為一。尤其在極度清澈明淨的泉水中,水彷如空氣,人彷彿飛行。要不是口中仍然徐徐呼出氣泡,便真以為自己已成空中飛人!
Little River Springs
在習訓的最後一天,Gary帶我們到了Little River Springs,給我們來一次更像真的飛行旅程。這裏是最接近泉眼的水道,泉水湧急。我們潛進洞口的時候必須要像攀岩般抓著石塊才能抵住湧出的水流,一步一步地推進,所以力氣較少的小美進入時頗感艱難。不過,努力是沒有白費的,當我們到了回頭點(return point)要開始回潛時,好玩的時刻便開始了——只需一轉身,身後的泉水便會助你一臂之力,把你送出山洞!那時候,自己就像一隻小蝙蝠似的,在「之」形的水道中左右穿插飛翔,好不快哉!
洞穴潛水對不少人而言,是極度危險的運動;對這小美不欲異議。不過,如果能夠謹慎為之,洞潛不但可以是很安全的運動,更是很讓人神往的自然探索經驗。正如Gary所言,每一條水道都有其個性(personality),値得我們細心鑑賞。同時,面對著瞬息萬變的大自然,我們也必得學會謙卑和尊重,否則只會自食其果。
向洞穴進發
photo courtesy: Kwan
小美 aka 小尾
photo courtesy: Kwan 
水中天空
photo courtesy: K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