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是自然韻律,是萬物生生不息、滋滋生長的不二法門。
如果人生也有四季,那麼,童年或許就應該是春天的季節——一個充滿生趣、生機和新意的季節,一個天真爛漫、無牽無掛的季節。
可是,當我走到街上,看見滿眼都是說話老氣橫秋、兩文三語四藝皆通、滿身潮流玩意的孩子,我就會為他們感到一點點的失落。這是否應驗Neil Postman所言,童年正在消失?
似乎一切還看我們(成年人)的取態:讀幼稚園為的是進小學,讀小學為的是進中學,讀中學為的是進大學、讀大學為的是出人頭地……那誰會真能純綷地享受當下的校園生活呢?(不要忘記,幼稚園的原意kindergarten是指「兒童的花園」。)或再問:我們願不願意為了讓孩子保有其天真瀾漫的心靈空間,而放棄我們至潮的成年人生活模式?
沒有了春天的人生,夏天會顯得枯燥,秋天會顯得肅殺,冬天會顯得死寂。
如果我們回望自己的人生,或許都會為自己那不識愁滋味的童年經歷而傻笑、而回味。那可是我們的感情萌芽的溫床啊!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機會浸淫在春天的新嫰氣息之中,那不是太可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