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7日

「反腦」還童!

最近香港政府又在推「電子學習」,於是在新聞中又再聽到類似「電子學習提升學習動機」、「電子學習為大勢所趨」等等的言論。一天在看電視新聞的時候,電視屏裏一個戴著小眼鏡的小學生說:「對住電腦無對住本書咁悶」。
面對這些似是而非的教育潮流,小美實在覺得哭笑不得。
我並非一個活在洞穴裏的人——「假假地」還算一個「半專IT人」,而且每日都在享受電子科技為自己的學習和日常生活所帶來的便利;只是,我卻絕不認同,由幼年的學校教育開始就把學習全面電子化,是件大有可為的事。(這當然不是從電子書商的觀點而言,而是從教育的觀點來說。)我並不否定電子學習在某些(個別的)方面的確可以優化教學,只是,我們同時必得意識到:(1)改進教學的重心,最終還是在教師身上;可是,一直以來,讓教師獲益的真正支援,又有幾多?(2)電子媒介除了是一件工具以外,它還附帶著很多我們未必覺察的後果,比如兒童長時間使用以成人為設計對象的電腦設備,對他們的身體發展可有阻礙?又比如,對虛擬世界瞭如指掌的未來一代,要面對真實的自然界和人間社會時可會同樣順暢?再比如,學習愈來愈講究「趣味」和「好玩」,那將來誰還有毅力和耐性去認真鑽研必得苦苦經營才有所學所成的學問?
可惜的是,我從政府官員(「可以用來學筆順」!)、校長(「只要你選擇電子書的生字,它便能讀出生字,可以學更多詞語。」 )以至「專家」(「學生透過電腦可即時得知英文詞語的讀音及自行默書,減低學英文的恐懼。)的口中,都聽不到任何有說服力的理由,來支持電子學習一定比沒有電子化的學習來得優秀。至於說要他們談談電子學習的潛在弊處何在?就更不用想了。
老實說,我並不太關心教科書價錢會否因著教材電子化而下降、或者學習英語會否因而更有效能等等的問題。我最關心的,只是:我們有沒有給予孩子一個可以讓他們舒展身心、經驗世界的學習環境?我們有沒有給予孩子一個無憂無慮、想像無限的意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