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陣子一位小美十分敬重的老師從加國返港省親。難得老師從密麻麻的行程中劃出了一個晚上,偕夫人同來跟一眾同學敘舊談新。
畢業了這些年,小美跟老師雖說還有魚雁往來,但親見老師卻還是第一次。小美走在相會的路上實在有說不出的興奮。終於到達酒樓,侍應把我帶到一個小房間,打開房門,便見老師跟師母兩兩相依,旁邊還坐著一眾久違了的老同學。於是,在小美還未坐定之際,一次跨越時空的「回到未來」之旅便瞬即展開……
屈指一算,老師移民加國已經二十年了。印象中,從前老師上課下課時都總愛帶著笑意,拿著課本,起勁地在走廊的靠牆處疾步走過。那時候,年少無知的小美總覺得老師有點「奇怪」:他是個十分認真嚴肅的人(尤其是在薄責違規同學的時候),卻同時是個有趣幽默的「冷面笑匠」;他平時沉默寡言,到了講台上說起課文來的時候卻是不徐不疾、有聲有色。二十年後的今天,只見老師兩鬢都添了白髮,可是那份從容中帶點拘謹、謙遜中帶點黠慧、仁慈中帶點耿直的神態卻是一點沒變。
席後,小美把握機會跟老師多談了一會。老師真的沒變——他還是對教育(培育完人的教育)那麼著緊、還是對教育體制的弊端那麼咬牙切齒、還是對人性教育所可見的未來那麼憂心忡忡。言談間,彷彿感到老師期待從小美口中得到一點點的提示:出路在哪?
那一刻,小美默然。對於恩師這份深沉而廣博的教者情懷,小美由衷欽佩。只是,老師話語中的嘆息,小美卻是自感無能為力。事實上,面對現代社會中所流行的種種虛偽和歪理,小美也只是唯有嘆息。可是,小美實在不願見著老師嘆息。於是再三思量:真的沒有出路嗎?
才發現,出路或者就在嘆息之間出現:沒有對劣境的嘆息,又何來改變的意欲?更何況,一個人的嘆息,在有情的世界中,總會成為另一個人改變的動力。對小美來說,就是因著這短短的對話,便不得不對自己多加鞭策,力求自己不會成為老師嘆息的對象、力求在自己的課堂中傳遞嘆息中所包含的盼望。
就當小美從學生的身分去思量這件事情的時候,便更相信教育將會帶來希望。因為小美想到了自己的學生——從大家身上,我看到希望。
***
後記:完稿之際正是小美要趕赴老師送別晚宴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