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2日

路邊

路邊
一潭濁水淹漾之間
把黃昏
乏力的街燈
映照得閃爍
璀璨如
天上繁星

2008年10月13日

甕缸裏面裝甚麼?

星期六跟朋友到西貢潛水。地點是一處叫「甕缸」的海灣。香港的海域水中能見度不高,水很濁,這天也不例外。最濁的時候,海水彷彿奶水一樣白,水中能見度只有約一米,小美跟著前面的潛伴,只見其蛙鞋,卻見不到他的頭!在這種處境下潛水,很能考驗潛水員的觀察力和警覺性,所以雖然海底的風景難以跟外國潛點相比,小美還是十分樂在其中。(尤其是看到水中千千萬萬的浮游生物在努力地游呀游,實在是生命力的最原始的展現。)
你或會問:能見度這麼低,還有東西可看嗎?跟我來!

2008年10月12日

愛上.學

小美上星期四(10月9日)回到了闊別兩年的澳門大學,為的是給初入大學的同學們演講,課題是:「我是大學生!淺談大學教育的價值」。
回想自己的大學生活,可說是一生中最快活無憂的日子,也是最忘形地學習的日子。還記得初入大學,很不習慣那種「居無定所」的校園生活,感覺有點孤單、也有點迷惘。幸好傻乎乎的自己尚算懂得積極尋求出路,在眾多的科目和學生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心頭好;於是一邊初嚐「步入學問殿堂的門檻」的滋味,一邊開始學習跟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相處和共事。印象中校園生活十分寫意,雖然又是上課又是導修又是讀書組又是搞活動的,但彷彿總會有時間跟同學「全天候地」(就是沒完沒了地)在飯堂裏、在泳池邊、在草地上聊天談笑。也雖然困惱於如何消化艱澀難明的哲學文章、如何從首至尾地「熬出」一篇篇數千字的論文,但卻總是心甘情願地坐在宿舍書桌前啃書至夜深——直至同伴大嚷「宵夜食得啦」。
我愛大學生活,更愛惜它提供給我的種種學習機會。於是,除了主修的哲學以外,我還選修了好些不同學系的科目。我也加入了當時的中大社工隊,好讓自己延續中學時代當義工的志趣。除了上課、除了參與社會服務,我還跟朋友學攝影、學音樂、學電影、學太極,閒來也會學寫詩、學藝術、學外文。大學生活,好不精彩。
所以,當我知道現在澳門的大學生都愛從事兼職,甚至因而轉型變成「兼讀學生」,我心裏總替他們感到可惜。大學是探尋學問的最佳地方,大學生活盛載著一生人中最難得的青春時光——年少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機,是我們最應該全情投入於學習生活的時候。否則,「大學生」只會是個沒有內涵的身分,「大學生活」也只會成為沒有內容的日子。
衷心希望澳大的學子們都能過著好問好學、樂在其中的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