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0日

放牛

小美應該正在埋頭苦幹的…只是,在家裏對著「非人腦」苦思文章的時候,門鐘響了,

「叮噹!」

「送掛號信!」

「嗯。」(掛號信?)
結果,接到手上的是兩件愛不惜手、分心非常的東西。(其實都是自己在網上訂了的東西啦,都忘記了。)

第一件,是放牛班的春天的原聲CD。(正在聽著呢,好迷人的聲音。)這是一套拍得很不錯的、故事也很美麗的一齣法國電影。它的法文原來叫作「合唱團」,記載了一個音樂老師跟一群野孩子的故事。裏面也有很多好聽的曲子,有空可找來看看。

第二件,也是一齣電影,不過是一套紀錄片。英文名叫deep blue。小美最近不是迷上了潛水嗎?這套片有很多震撼的海洋畫面。雖然有些會覺得慘不忍睹,卻同時會讓人感覺自然的神妙和人的渺小。這裏有電影的預告片,可以一看:http://www.miramax.com/deepblue/trailers.htm
好了,先說這麼多。小美要乖乖回到「正經事」上去了。嗚。

2007年6月25日

想飛

六月在澳大是考試的季節,大家經過一輪「激戰」,不知道現在是甚麼光景?
最近兩位小朋友到中大造訪兼郊遊(見右圖),現在相信已身在台灣。對呀,現代社會就是這樣「流動」啦。 聽聞小二的同學也已經遊學完東洋,回到澳門了吧?不知道會不會把哪一隻迷糊的小飯糰遺留了在日本?(日本人可很喜歡吃飯糰呀,小心!:p)
幼三同學似乎便沒有這樣幸運了,才剛第一次出戰實習完畢,緊接著要考試,現在還要上暑期班呢,辛苦了!可也要記得,這條路是自己選的,就算刻苦一點,也要好好地走下去!不知道你們下年給分派到甚麼學校實習去?告訴小美一聲……那裏可能有我的「線眼」呢。哈。
有沒有發覺這幾天的天空藍得可以?真想借來老鷹的翅膀,從辦公室窗口縱身而出,飛到白雲端去。(才發現窗外站著了幾個人……不要誤會,大廈外牆維修,他們乘吊車從天而降而已。哈。)

2007年6月19日

時間長廊

某個星期天回辦公室的時候,發現走廊舖滿了藍白尼龍布。若不是知道大廈正在裝修,還會以為擅長「包起」建築物的藝術家Christo來了中大!(其作品見下圖)


雖然不是藝術裝置,這條「非一般地」漫長又靜寂、還整齊又一貫地舖滿布條的走廊卻是蠻有美感的。走在上面,彷彿走在時間的長廊之中。
可曾閃過這樣的念頭:「若果生命可以重新再活一次,我寧可從頭開始。」走在尼龍布條上的那一刻,小美的確閃過這樣的念頭。現在回想,那大概是在一課自己頗不滿意的教學之後的晦氣說話罷。
有時候,我們總希冀失敗的經驗不曾出現,自己可以有一個「乾淨」一點的開始。這種想法的問題並不在於其不切實際,而是在於其不能體察失敗的價值。正如在教室(或家庭)中,老師往往沒等孩子把錯字(或錯的答案)寫完,便已經把它擦得一乾二淨,命令孩子重新開始。這種舉動或出自愛顧之心,只是,從教育的觀點看,實是不智之舉。
第一,孩子將不能從後果中學習,並且將因而連帶失去學會為後果承擔責任的機會。
第二,我相信,人生中許多比較重要的事情,都不是試了一次便能掌握得當、得心應手的,愛情如是(不是說一定要換畫才有第二次!)、教學如是(我一直在試)、是非判斷如是(我們都不斷在試)。它們全部都必須在不斷的經歷之中不斷的加以反省和自我完善,才能看得見自己有丁點兒的進步。對於這些事情的學習而言,失敗經驗是十分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在失敗中所體會的痛楚、失落和沮喪,都在告訴我們要好好完成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有多麼重要。當中的體會愈深刻,價值愈顯明,要堅持下去便愈有方向——雖然我們或仍未清楚怎樣才算作最好,但是起碼我們知道自己那些地方未能做好。教學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課前的緊張和課後的惆悵,或許正源於對自己怎樣才算好好地完成教學工作的殷切期望。如果一日我們對教學上的失誤或未見圓善毫不動容的話,或者也就是我們應該離開教學崗位的時候。所以,失敗的經歷對於過去的自己而言或是一次不良的學習紀錄,可是,失落的體味對於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而言,卻很可以是個人成長的「營養補充劑」,若吸收良好,或能幫助自己走出過去的不足也未可知。
當然,有時候我們的感受也會失準,正如我們或者都曾為不值得感傷的人而感傷。只是,(同一道理,)只要我們懂得細細品味和慢慢領會,這些失敗的經歷,將能讓我們的感受力和箇中的理解力逐漸成長。這正是小美學習接納(以至擁抱)自己的不足,繼續勉力前行的理由所在。

2007年6月9日

「戲」言

兩口氣之間連環看了四齣電影。《死亡筆記》一、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還有《代課教師》。看得最感滿足的是《姨媽》。
《代課教師》以內地荒僻鄉村作背景,不算是新的題材,按故事內容而言,跟《鳳凰琴》相距千里,不可同日而語。主線過份簡單,欠缺發展,顯得乏味。尚有吸引力的,倒是那群小孩的鬼臉、那兩條水牛和那湖岸之鄉的景色。
《死亡筆記》以同名漫畫改篇而成,主題頗具爭議性,劇情發展也有點懸疑的成份,可以一看。相比而言,第二集比第一集好看(這似乎是較少見的。通常是續集較難拍得好。),原因是它能夠以多線發展,舖排較為複雜,也因而更能顯出懸疑的效果。第一集只集中交代主角kira由隱形執法者變成獨裁者,過程並不具說服力,看得不太過癮。第二集加入了不同性格的死神,以及第二kira,劇情較為緊湊。其中,演L的男主角比演light/kira的來得自然和討好。
較之前三者,《姨媽》是一套高幾班的佳作。我不是許鞍華的影迷,但這部戲在選角、編劇、以致故事組織和表達三方面都頗為出色。斯琴高娃演活了姨媽的角色;周潤發的演出雖然是有點過了火位,卻是很能滑稽地表現出那種迂腐男人的「格」;就連趙薇的客串,也叫人有點驚喜。(起碼我差點認不出是她。)還有其他的演員…這又叫我聯想到,內地出色的藝人,實在如恒河沙數。(香港的藝人呢?) 整齣戲(除了末段)由荒誕與諷刺所組成的「笑料」貫串而成,笑中有淚,喜中有悲。看了戲以後,讓我對大陸式集體主義多了幾分同情和諒解。只是,每當我想及劇中境況跟現實有多麼接近的時候,心裏的那份悲哀,便總是揮之不去。

2007年6月3日

歇息

一晃眼便是一個月的時光,竟然這樣就過去了。要不是因為不願意讓這個園地給荒廢了,也不會覺察日子流逝如斯。想起西班牙畫家Dali的一幅作品:

時間的確不能用時分秒來計量。

這幾個星期,生活裏充塞了種種截然不同的經驗和省思;自己走過了的日子,彷彿不是由自己雙腳走出來的,或者更像是水流中的海馬,飄任水中,隨著水流給飄送到不同的角落。有時候會為身不由己而苦惱,卻也有時候會為新鮮的經歷而興奮,更多的時候,面對著下一刻的不確定,百感交雜。
於是,小美容讓自己稍稍歇息一下,在這個本該努力工作的星期天下午,獨個兒在辦公室,讓自己的心情在字裏行間沉澱,留待日後慢慢細味和思索。

後記:往往最透不過氣的時候,也就是最記掛對岸的人和事的時候。最近在網上看過《鏗鏘集》關於澳門的報導,越發替澳門的狀況和小朋友們的前路感到惆悵。有空的話,請捎來片言隻語,讓小美知道,大家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