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6日

雲門.感情三段論


昨夜跟友伴到文化中心看雲門舞集的表演。 因為是作品選粹,所以看起來有點零碎。不過,卻也因此能夠一次過體會編舞家林懷民由年輕到年長的的一段編舞者的心路歷程。到現在還是那麼欣賞他,除了他對一切一切的感敏和多情以外,更在於他的實驗精神——每件作品雖然都是很林懷民的,卻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姿彩。

《紅樓夢之春》是小美所最期待的一個選段。因為自從雲門零六年在上海作最後公演後便告封箱。今次雖然不能足本演出,至少可以窺豹一斑,算是還了個心願。感到意外驚喜的《薪傳》選段,就憑一幅大白絹便把整個波濤洶湧的大海和渡海者的爭扎驚惶活靈活現也展現出來,看得人目瞪口呆。另外,《水月》選段中最後的獨舞部份也看得小美如癡如醉。那位舞者叫黃珮華,應該是雲門中的後起之秀吧。


離開劇院,獨自坐巴士回家。剛才的舞動、音樂、場景、故事,以至從中流露的感性,仍然震撼。心裏無端聯想到一個或許無聊(卻一定不對確)的三段論:



前提一:想起一個以前自己喜歡的人
前提二:想起一個現在自己喜歡的人
結論:沒有遺憾的人生是談不上完美的。

2007年4月15日

尋常道


從這一邊走到那一邊,究竟需要多少磨練、能耐、和惆悵?

2007年4月12日

紅樓夢的季節

惱人的春天,總讓人想到紅樓夢(也就是石頭記)。人所以會受苦,因為人是有感有情的動物。(所以苦是值得慶幸的。)苦雖然容易讓人沮喪和失落,卻也是通向成長的必經之路。對於小美而言,如何判別甚麼苦值得忍受、浸淫、體味,甚麼苦不值得流連、徘徊和嗟嘆,是人生的大學問,窮一生也未必能夠參透。

註:圖中這套石頭記可不是一般的版本!它可是精裝中的精裝,對書癡而言可說是上上品。(一頭鮑魚也要讓路!)第一,它是線裝精製再加絹布封面的蝴蝶裝。(單是那抹淺藍就足以讓人讚嘆不已。)第二,它裏面所印的是脂批手鈔本,恭整的楷書,不附標點,行氣十足,讀起來尤其暢快。小美很久以前從友人處借讀過之後,一直想擁有一套。(差點兒貪婪得想「吞」了友人的孤本!)只是走遍中港台的書局都遍尋不獲。最近閒談間一位同學竟然說她家裏放著一套,還是限量版的珍藏,小美當然要開一開眼界!倒是感激同學老遠把書冊帶來,讓小美跟石頭記「重遇」!本來同學是要把書冊放在小美處代為保管的,只是小美捧著這樣的珍寶,實在是「坐唔安食唔落」:翻開當然怕弄髒,就是放在書架,也怕給書蟲蛀了它。才發現原來「如獲至寶」的感覺是十分複雜的,絕非單純的興奮可比。也才發現,原來鍾愛的東西不一要自己擁有。就像這套書,小美只需知道一個愛書的人正在好好的保管著它,便已經很安樂了。